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中国70年华北平原水生态环境的变迁--以滹沱河流域为例

新中国70年华北平原水生态环境的变迁--以滹沱河流域为例

  • 字数: 185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张学礼//许清海|责编:邵永忠
  • 商品条码: 97870102112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6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 和利用及降雨量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华北平原水生态 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河道干涸、航运消失、生物 种类变迁、地下水漏斗、沙尘天气等现象。目前学术界已 对其变迁的自然表现特征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而对水环 境变迁背后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交织过程研究相对薄 弱。本书拟以自然科学研究为基础,试图探寻华北水环境 变迁中的“人地关系”互动,重点考察人类活动、社会运 行机制、社会心态与思维意识等因素在流域水环境变迁中 的作用。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五、架构 第一章 “因水而兴”:“水”资源驱动下的区域社会发展演进 一、文化之兴:“水”资源与区域社会文化发展 (一)“水”资源与地名文化 (二)“水”资源与地方文学 (三)“水”资源与风俗信仰 二、经济驱动:“水”资源资本的开发和利用 (一)养殖产业 (二)健康产业 (三)休闲产业 (四)河道产业 三、交通变迁:滹沱河水运影响下的区域社会生态 (一)滹沱河水运是区域经贸往来的主要交通方式 (二)渡口出行是人们日常交通出行方式之一 (三)滹沱河水运与革命事业的胜利推进 四、政治抉择:“水”资源与红色圣地 第二章 “适可而止”:人地互动与水环境“质”之变——以水体污染为考察中心 一、滹沱河流域水环境“质”变的社会驱动要素 (一)工业企业生产与水“质”之变 (二)公共卫生行业与水“质”之变 (三)乡镇企业生产与水“质”之变 (四)农业生产与水“质”之变 二、水环境“质”变下的社会风险的出现 (一)影响和改变着农村社会秩序 (二)城市水缸“生态危机”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潜在隐患 (三)“水”生态变迁与区域间不协调现象的出现 (四)“水”生态变迁与国际形象塑造 (五)“水”生态变迁与农业生产环境改变 第三章 作用与副作用的博弈:水利工程兴建与流域水生态环境变迁 一、传统社会水治理的自然驱动因素——基于“水”自然属性的考察 (一)水患肆虐,危害一方 (二)旱灾不断,生产困难 (三)盐碱灾害,种植不易 二、传统社会水治思想下的水环境之“变”——基于工程式的解决路径 (一)河道工程 (二)引水工程 (三)蓄水工程 (四)盐碱治理工程 三、初见红利:滹沱河流域水环境驱动下的社会发展 (一)从防洪效益来看,洪水肆虐情形得到有效改善 (二)从农业效益来看,引水工程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三)从综合利用上看,发电效益有效提升了水资源潜能的开发 (四)从生态效益来看,水利工程改善了区域生态条件 四、双刃剑之:滹沱河流域水环境变迁下的生态与社会之变 (一)水利工程与流域生态环境之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