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春秋穀梁学史研究

春秋穀梁学史研究

  • 字数: 43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文廷海|责编:史慕鸿
  • 商品条码: 97875203577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9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历史文献学、 诠释学等历史学、思想史( 哲学史)方法,从多重视角 对《春秋》《穀梁传》及其 历代注疏进行了研究。自先 秦两汉到民国初年,春秋穀 梁学经过先秦释经、汉初浸 微、汉宣大兴、东汉微绝、 魏晋义疏学盛、唐代独尊范 注杨疏、宋元明疑经惑传、 清代汉学复兴、民国返本开 新的发展历程,两千多年的 春秋毅梁学体现了“善释《 春秋》,会通三传”、“跨越 古今,曲折演变”的历史特 点,突显了“扶微补绝,返 本开新”、“延续学统,三传 同辉”的历史地位。
目录
绪论 一 《毂梁传》经学的政治意义 二 《毂梁传》经学的研究价值 三 历代《毂梁传》学的诠释原则与方法 四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毂梁》善经:《毂梁传》诠释学的形成 第一节 《毂梁传》对《春秋》的诠释 一 《毂梁传》的产生 二 《毂梁传》诠释《春秋》的特点 第二节 《毂梁传》的思想诠释 一 《春秋》的政治思想价值 二 《毂梁传》的思想诠释 第二章 政治沉浮:汉代毂梁学 第一节 西汉毂梁学的政治命运 一 《公》《毂》二学的初次博弈 二 汉宣帝时毂梁学的大兴 三 西汉学者对《毂梁传》的诠释 第二节 东汉毂梁学的演变特点 一 东汉毂梁学的传授 二 毂梁学与左传、公羊学的争议 三 《毂梁废疾》《起废疾》的解经特点 第三章 注疏大兴:晋唐时期毂梁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注疏学的兴盛 一 魏晋至隋唐《毂梁传》的传授 二 魏晋至隋唐《毂梁传》注疏学的兴盛 第二节 《毂梁传》范注杨疏思想的层累诠释 一 范宁、杨士勋《毂梁传注疏》的撰写 二 《毂梁传》范注杨疏的诠释方法 三 《毂梁传》范注杨疏思想的层累阐释 第三节 《春秋毂梁传注疏》的文献学特色 一 征引文献书名、篇目考录 二 征引文献的特色 第四节 《春秋毂梁传注疏》注例研究 一 例法的产生 二 例法分类 三 例法研究 第四章 疑经驳传:宋元明时期毂梁学 第一节 宋代毂梁学 一 啖赵《春秋》学派开启新学风 二 北宋毂梁学 三 南宋毂梁学 第二节 元明时期毂梁学 一 元代毂梁学 二 明代毂梁学 第五章 汉学复兴:清代毂梁学(上) 第一节 清代毂梁学研究概论 一 清前期汉宋兼采的毂梁学 二 清中后期汉学特色的毂梁学 第二节 回归汉学的新注新疏 一 钟文蒸《春秋毂梁经传补注》的价值 二 廖平《毂梁春秋》内外学成就 第六章 汉学复兴:清代毂梁学(中) 第三节 《春秋毂梁传》义理的归纳与新诠释 一 “倡明鲁学”:柳兴恩《毂梁大义述》 二 “补阙未竟”:张慰祖《毂梁大义述补阙》 三 “专详日月”:许桂林《春秋毂梁传时月日书法释例》 四 “据三《礼》以证《毂梁》”:侯康《毂梁礼证》 五 “推其立说之原”:王闽运《毂梁申义》 六 会通中学西学:江慎中《春秋毂梁传条指》 七 旁推交通:刘师培《毂梁苟子大义相通考》 第七章 汉学复兴:清代毂梁学(下) 第四节 校勘辑佚成就钩沉 一 齐召南《春秋毂梁传注疏考证》的成就 二 王引之《经义述闻》对《春秋毂梁传》的辨误 三 阮元《春秋毂梁传注疏校勘记》论析 四 《玉函山房辑佚书》正续编辑佚《毂梁传》注解 五 王谟、黄夷所辑《春秋毂梁传》注解佚文 第八章 返本开新:民国时期的毂梁学史 第一节 《毂梁传》新注 一 “统以九旨”:柯劭态《春秋毂梁传注》的诠释特色研究 二 笺释《毂梁传》:徐震《〈毂梁〉笺记》 三 周树桢《公羊毂梁合解》的特色 四 蒋元庆《柳兴恩〈毂梁·述礼〉补缺》的特色 第二节 民国学者对《毂梁传》的研究 一 《毂梁传》作者真伪与“受经于子夏”问题 二 《毂梁传》的真伪问题 三 《毂梁传》的义例问题 四 民国学者研究《毂梁传》的其他学术问题 结语 一 善释《春秋》,曲折演变:春秋毂梁学研究的特点 二 扶微补绝,三传同辉:春秋毂梁学历史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