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新型坦克设计(精装)
字数: 613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李春明 范知友 编著
商品条码: 9787568283304
版次: 1
页数: 543
出版年份: 2020
印次: 1
定价:
¥147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新型坦克装甲车辆总体设计的基础理论及设计方法。全书共分 10 章,分别介绍了坦克概念与起源、现代坦克系统工程设计流程、项目论证与需求分析、现代坦克总体结构设计、总体信息架构设计、武器系统设计、生存力设计、机动性匹配设计、通用质量特性设计、乘员舱设计及现代设计方 法等内容。 本书内容是坦克总体设计最新技术成果的集成,深入浅出,材料充实丰富,可供有关科研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及其他对坦克总体设计技术感兴趣读者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春明,兵器首席专家、装备发展部装甲车辆与动力传动技术专业组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车辆总体系统集成、综合电子系统、武器控制系统等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先后担任4项国家重点型号总师、副总师和1项国家重大背景项目总师。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兼任中科院客座研究员和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获国防科工局首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和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范知友,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兵器装甲突击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领域科技带头人、装备发展部陆军装备体系专业组成员、中国兵工学会高级会员,长期从事坦克装甲车辆系统总体集成工作,担任多个型号研制项目总体技术组长。
目录
第 1 章 绪论 001 1. 1 坦克起源与演化 002 1. 2 坦克的概念内涵 004 1. 3 系统工程简介 006 1. 3. 1 系统工程简介 006 1. 3. 2 系统工程的技术流程 007 1. 4 现代坦克系统工程设计流程 009 1. 4. 1 用户研究 009 1. 4. 2 系统概念开发 015 1. 4. 3 系统需求和架构开发 019 1. 4. 4 系统设计开发 023 1. 4. 5 系统集成 023 1. 4. 6 系统测试与验证 025 参考文献 026 第 2 章 项目论证与需求分析 027 2. 1 装甲车辆型号项目论证 029 2. 1. 1 型号需求论证模式 029 2. 1. 2 基于能力的需求论证模式 030 2. 1. 3 需求论证流程 031 2. 2 坦克装甲车辆型号需求分析规范化描述 034 2. 2. 1 总体模型 034 2. 2. 2 环节模型 038 2. 3 需求分析 040 2. 3. 1 需求相关概念 040 2. 3. 2 需求工作内容 042 2. 3. 3 需求获取与分析方法 044 2. 3. 4 问题域开展的活动 045 2. 3. 5 方案域开展的活动 046 2. 3. 6 从问题域向方案域的需求转换 049 2. 3. 7 需求规范化 050 2. 4 坦克装甲车辆需求工程过程 052 2. 4. 1 需求获取 052 2. 4. 2 需求分析 053 2. 4. 3 需求分析的成果 055 2. 4. 4 需求规范 055 2. 4. 5 需求管理 056 2. 5 坦克装甲车辆工作分解结构 056 2. 5. 1 工作分解结构简介 056 2. 5. 2 工作分解结构基本理论 057 2. 5. 3 坦克装甲车辆研制工作结构分解构建 058 2. 6 QFD 方法 064 2. 6. 1 方法简介 064 2. 6. 2 坦克装甲车辆 4 个域映射 065 2. 6. 3 确定权重的方法 066 2. 6. 4 QFD 方法实施步骤 066 2. 6. 5 QFD 方法应用的两种模式 068 参考文献 071 第 3 章 坦克总体结构设计 073 3. 1 坦克结构参数设计 074 3. 2 坦克总体布局设计 089 3. 2. 1 基于乘员的总体布置设计 090 3. 2. 2 基于动力传动的总体布置设计 091 3. 2. 3 舱室布局设计 094 3. 2. 4 行动部分及车外的布局设计 112 3. 3 基于多负载无人炮塔的坦克总体结构设计 115 3. 3. 1 总体布置 116 3. 3. 2 多负载无人炮塔设计 117 3. 4 基于综合化防护的坦克总体结构设计 118 3. 4. 1 基于隐身防护的总体结构设计 118 3. 4. 2 基于主动拦截的总体结构设计 120 3. 4. 3 基于装甲防护的总体结构设计 122 3. 4. 4 基于二次效应防护的总体结构设计 123 3. 5 坦克质量质心匹配与战斗全重控制设计 125 3. 5. 1 坦克战斗全重控制设计 125 3. 5. 2 坦克质量质心匹配 127 参考文献 128 第 4 章 坦克总体信息架构设计 129 4. 1 多平台协同信息能力 130 4. 1. 1 协同作战能力 130 4. 1. 2 协同模式 132 4. 2 基于综合核心处理系统 ( ICP) 的坦克信息架构 135 4. 2. 1 基于 ICP 的坦克综合式电子信息系统概述 135 4. 2. 2 ICP 机内模块架构 136 4. 2. 3 综合处理架构技术 137 4. 2. 4 网络体系结构 141 4. 3 基于构件化需求的软件架构 151 4. 3. 1 ICP 软件架构概述 151 4. 3. 2 中间件技术 152 4. 3. 3 构件化应用软件开发 155 4. 4 坦克信息系统动态综合集成技术 156 4. 4. 1 动态综合集成技术基本要素 159 4. 4. 2 信息系统动态综合阶段与功能 160 4. 4. 3 信息系统动态综合集成技术特点 165 参考文献 167 第 5 章 坦克武器系统设计 171 5. 1 现代坦克火力打击需求分析 173 5. 1. 1 对空中飞行器的打击需求 173 5. 1. 2 对主战坦克的打击需求 175 5. 1. 3 对轻型装甲车辆的打击需求 177 5. 1. 4 对其他目标的打击需求 178 5. 2 间直瞄结合的火力配系设计 179 5. 2. 1 直瞄打击火力配系 180 5. 2. 2 间瞄火力打击配系 182 5. 3 武器系统设计 182 5. 3. 1 武器系统设计原则及要求 182 5. 3. 2 火炮及弹药 185 5. 3. 3 火控系统设计 197 5. 3. 4 自动装填系统设计 204 5. 4 高机动行进间射击的火力控制设计 211 5. 4. 1 射击精度指标分解 211 5. 4. 2 基于误差合成的命中概率计算研究 214 5. 5 坦克武器系统试验与评估 218 5. 5. 1 火炮性能测试与评估 218 5. 5. 2 火控系统测试与评估 223 5. 5. 3 武器系统总体测试与评估 228 参考文献 232 第 6 章 坦克生存力设计 235 6. 1 概述 236 6. 2 现代坦克面临的威胁分析 237 6. 3 现代坦克生存力与防护总体设计 241 6. 3. 1 现代坦克生存力模型 241 6. 3. 2 防护策略设计 243 6. 3. 3 防护能力需求分析及防护系统技战术指标分解 245 6. 3. 4 防护系统体系结构构建及防护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6 6. 4 现代坦克隐身防护设计 248 6. 4. 1 现代坦克隐身设计基础 248 6. 4. 2 现代坦克布局外形结构隐身设计 249 6. 4. 3 隐身材料应用 250 6. 4. 4 现代坦克自适应隐身 251 6. 5 现代坦克主动防护设计 251 6. 5. 1 主动防护系统的构成与原理 251 6. 5. 2 一体化主动防护系统设计 254 6. 6 现代坦克装甲防护设计 257 6. 6. 1 装甲的结构及原理 257 6. 6. 2 基体装甲 258 6. 6. 3 附加装甲抗弹能力设计与计算 259 6. 7 现代坦克防地雷设计 260 6. 7. 1 防地雷设计总则 260 6. 7. 2 防地雷设计 261 6. 8 二次效应防护设计 266 6. 9 特种防护设计 267 6. 9. 1 三防设计 267 6. 9. 2 强电磁脉冲防护设计 267 6. 10 坦克综合防护系统试验与评估 268 6. 10. 1 坦克综合防护性能试验 268 6. 10. 2 生存力评估方法 272 参考文献 273 第 7 章 坦克机动性匹配设计 275 7. 1 现代坦克动力传动装置设计 277 7. 1. 1 动力装置设计 277 7. 1. 2 传动装置设计 280 7. 1. 3 辅助系统设计 284 7. 1. 4 动力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294 7. 2 现代坦克行走装置设计 310 7. 2. 1 履带推进装置设计 310 7. 2. 2 悬挂装置设计 312 7. 2. 3 行走装置布局设计 318 7. 3 现代坦克机动性能匹配 319 7. 3. 1 直驶驱动性能设计 320 7. 3. 2 转向性能设计 323 7. 3. 3 制动性能匹配计算 323 7. 3. 4 扭转振动特性计算 325 7. 3. 5 动力舱热流场匹配计算 327 7. 3. 6 红外特征优化匹配 329 7. 3. 7 通过性能设计 332 7. 3. 8 平顺性能设计 334 7. 3. 9 越野性能设计 334 7. 4 现代坦克机动性试验与评估 335 7. 4. 1 机动性能台架试验 335 7. 4. 2 机动性能实车试验 347 参考文献 354 第 8 章 现代坦克通用质量特性及电磁兼容性设计 355 8. 1 通用质量特性概论 356 8. 1. 1 通用质量特性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责 356 8. 1. 2 通用质量特性阶段管理任务 357 8. 2 可靠性设计与验证 358 8. 2. 1 可靠性设计概述及常用方法 358 8. 2. 2 可靠性研制试验 360 8. 3 维修性设计与评价 362 8. 3. 1 维修性设计概述 362 8. 3. 2 维修性主动设计方法 362 8. 3. 3 基于虚拟现实的维修性评价 364 8. 4 保障性设计与分析 367 8. 4. 1 装备保障性分析 367 8. 4. 2 装备保障方案的确定与优化 369 8. 4. 3 装备保障资源确定 372 8. 5 测试性设计与分析 374 8. 5. 1 测试性概述 374 8. 5. 2 测试性设计方法 374 8. 5. 3 测试性预计与分析 376 8. 6 安全性设计与分析 379 8. 6. 1 安全性基础概念 379 8. 6. 2 安全性设计方法 380 8. 6. 3 安全性分析方法 384 8. 7 环境适应性分析与设计 385 8. 7. 1 温度适应性设计 385 8. 7. 2 湿热环境适应性设计 389 8. 7. 3 抗冲击振动设计 390 8. 7. 4 盐雾环境适应性设计 390 8. 7. 5 高原环境适应性设计 391 8. 7. 6 其他环境适应性设计 392 8. 8 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393 8. 8. 1 现代坦克电磁兼容性要求 393 8. 8. 2 电磁环境分析 395 8. 8. 3 干扰传播耦合路径分析 396 8. 8. 4 敏感设备及分系统分析 397 8. 8. 5 电磁兼容性设计 398 参考文献 401 第 9 章 现代坦克乘员舱设计 403 9. 1 坦克乘员舱一体化设计发展 407 9. 1. 1 装备人 - 机 - 环系统工程技术发展 407 9. 1. 2 人机一体化定义与发展 412 9. 1. 3 乘员舱一体化设计概念和内涵 413 9. 2 坦克乘员舱一体化设计 415 9. 2. 1 设计目标与原则 416 9. 2. 2 设计工作内容 417 9. 2. 3 设计流程 422 9. 2. 4 主要性能指标设计与实现 431 9. 3 坦克乘员舱仿真与试验 448 9. 3. 1 乘员舱基本人机匹配仿真 448 9. 3. 2 不同环境因素下的仿真试验 450 9. 3. 3 乘员舱人机工效半实物仿真试验验证 451 9. 3. 4 其他乘员舱相关试验 454 9. 4 坦克乘员舱人 - 机 - 环设计评价 456 9. 4. 1 乘员舱人机工效设计评价 456 9. 4. 2 装甲车辆人 - 机 - 环设计评价体系 465 参考文献 467 第 10 章 现代坦克设计方法简介 469 10. 1 基于 Top - Down 的坦克三维模型设计 471 10. 1. 1 Top - Down 设计的概念 471 10. 1. 2 Top - Down 设计的主要流程 472 10. 1. 3 Top - Down 设计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476 10. 2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 克机动性仿真技术 477 10. 2. 1 模型拓扑结构分析及简化 477 10. 2. 2 履带车辆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480 10. 2. 3 仿真与试验验证 482 10. 3 模态匹配技术 486 10. 3. 1 模态分析内容 486 10. 3. 2 车体及炮塔结构建模及模态计算 487 10. 3. 3 动力总成悬置子系统建模及动态特性分析 494 10. 3. 4 基于振动激励源特性分析的模态匹配 498 10. 4 坦克射击精度的协同仿真技术 502 10. 4. 1 整车模型的组成 502 10. 4. 2 炮控系统模型 502 10. 4. 3 协同仿真方法 504 10. 5 总体协同设计系统构建技术 507 10. 5. 1 系统需求分析 507 10. 5. 2 履带车辆总体方案设计系统的体系架构 508 10. 5. 3 与相关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析 509 10. 5. 4 协同设计系统关键技术 510 10. 5. 5 典型应用案例 511 参考文献 513 索引 51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