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建与突围--1980年代小说的家庭叙事研究

重建与突围--1980年代小说的家庭叙事研究

  • 字数: 25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莉|责编:慈明亮
  • 商品条码: 97875203293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3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家庭是20世纪中国文学 的一个贯穿性的书写对象 。本书以20世纪中国文学 对家庭的建构为线索,以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国 家、个人、家庭之间的关 系为出发点,以80年代小 说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 表性的文本,探讨了民族 国家话语和个人话语如何 在80年代小说中建构家庭 表象。一方面,80年代小 说存在着一个“回家”的方向 和情结,人道主义思潮重 新赋予了家庭伦理以“人性” 的正面价值,家庭成为反 思的载体和“人性”复归的家 园,拯救了历经劫难的个 人。另一方面,家庭表象 的卑微琐屑显示了启蒙视 野之下日常生活的异化, 个人又寻求超越家庭走向 自我实现的道路。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规范一借用:人性话语对家庭的重建 第一节 家庭表象批判功能的建立 第二节 血缘伦理疗救功能的建构 第三节 家庭内部视角的反思功能 第二章 爱情,婚姻 第一节 浪漫爱情 一 革命与爱情 二 理想与爱情 三 人性与爱情 第二节 现实婚姻 一 政治与婚姻 二 现实与婚姻 三 日常与婚姻 第三章 性别话语 第一节 男性的主导 一 家长地位的延续 二 个人主体的性别想象 三 启蒙者的性别身份 四 “男子汉”与民族精神 第二节 女性的突围 一 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两难 二 “铁屋子”的突围与女性主体的探寻 三 象征符号的认同与逃离 四 “好丈夫”对“男子汉”的解构 第四章 父子秩序 第一节 子辈的挑战 一 政治权力的斗争 二 经济。伦理.城乡的较量 三 观念冲突和话语“弒父” 四 “现代化”与挑战的合法性 第二节 子辈的寻父 一 象征之父的寻找 二 传统之父的认同 三 现实父亲的反思与成长 四 成长的仪式:离家/弒父、回家/认父 第五章 叙事模式 第一节 “离家-回家”模式 一 离家的人 二 离家之后 三 回家之路 第二节 “寻梦-梦醒”模式 一 少女梦 二 童话梦 第三节 “彷徨-选择”模式 一 婚恋选择 二 时代选择 第六章 理想主义者的爱情救赎——张洁小说的家庭叙事 第一节 以爱情救赎人性 一 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二 爱情理想的转换 第二节 由个人之爱走向人类之爱 一 爱情与婚姻的成败转换 二 无穷思爱:由个人之爱到国家之爱、人类之爱 第七章 家庭叙事的个人化——王安忆小说的家庭叙事 第一节 日常生活视域中的个人与家庭 一 由“办公室式的家”到寻常百姓家 二 普通人的事业 第二节 生命的更新与婚姻的围城 一 婚姻与家庭对个人生命体验的更新 二 平淡停滞的围城 三 求新与回归 第三节 女性的家庭 一 家庭的灵魂 二 女性的空间 第八章 乡村青年与城市平民的家庭图景——刘震云小说的家庭叙事 第一节 乡村青年的家庭图景 一 破灭青春梦想的家庭重负 二 逃离又愧疚的“老家”情结 第二节 城市平民的家庭梦想 一 侵蚀个人理想的家庭梦想 二 磨灭理想与奋斗动力的双重性 第三节 平民知识分子对生存的悲悯 一 悲悯生存 二 何以悲悯 结语 附录 论巴赫金思想的核心——“成长”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