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企业家犯罪分析与刑事风险防控报告(2014卷)

企业家犯罪分析与刑事风险防控报告(2014卷)

  • 字数: 316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张远煌//陈正云//张荆
  • 商品条码: 97873012519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远煌和陈正云和张荆主编的《企业家犯罪分析 与刑事风险防控报告(2014卷)》是北京师范大学中 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第二份我国企 业家犯罪的综合年度报告,基本内容由2013年中国企 业家犯罪分析报告与第二届“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与 经济发展高端论坛”的会议文集组成。本书与2013年 出版的同名书籍相比,研究目的更为明确,质量也有 很大提高。本书仍着眼于中国国企和民企企业家犯罪 问题研究,阐述了将民营企业的反腐败纳入国家整体 反腐败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目的在于推动治理犯 罪的新理念,助推中国市场法治水平的提升。
作者简介
安徽巢湖人。1990年、1993年、1996年分别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副厅长、高级检察官。兼任中国人氏大学等多所院校科研机构特约/客座/特聘研究员(教授)。专著《刑法的经济分析》《刑法的精神》《持有型犯罪研究》等五部;主编、合著(译)《中国刑法通论》《中国刑事法律冲突论》《跨国犯罪与刑法》《新型经济犯罪研究》等学术著作五十余部;在《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张荆,男,北京市海淀区人,博士,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学科部副主任、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法社会学、刑事政策学、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成果:《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与犯罪》、《国家行政效率之本——中日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合著)、《国际化背景下的首都人才机制研究》(执行主编)、《在日外国人犯罪》(日文版)、《金色的忧虑》(合著)等著作。2005年1月《在日外国人犯罪》一书荣获第六届日本菊田犯罪学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区矫正模式研究》、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北京市高校近五年来引进人才的使用情况的社会学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社会地位》等研究项目。 张远煌,1961年生,重庆市巫溪县人,先后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法国巴黎第十大学访问学者、巴黎第二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中南政法学院教授、法律系副主任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公安学院党委书记兼犯罪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任犯罪学与刑事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犯罪学、刑事政策和刑法学。主要学术成果:独著和主编《现代犯罪学的基本问题》(1998年)、《犯罪学原理》(2001年)、《非暴力犯罪死刑限制与废除研究》(2006年)及《犯罪学》(2007年)等十余部著作,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目录
第一编 2013年中国企业家犯罪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课题组 前言 第一部分 2013年企业家犯罪特征 第二部分 2013年企业家犯罪刑法适用特征 第三部分 2013年企业家腐败犯罪特征 第四部分 2013年企业家犯罪“十大风险点”透视 第五部分 2013年企业家犯罪“十大案例”评析 第二编 论文精选 市场经济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资本刑法 的完善问题研究 民营企业家集资诈骗罪重大问题探讨——以吴英案和曾成杰案为视角 强化职务犯罪预防服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论反腐体系科学化视野下的民营企业家腐败 犯罪治理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家犯罪的困境与出路 刑法之于金融创新问题的思考——基于犯罪预防的视角 交往理性——国有企业家职务犯罪防治的新思路 高利放贷行为的刑法命运 企业被害风险的实证比较研究——以国际侵害企业犯罪调查为视角 国企改制进程中的企业家职务犯罪及防治 企业家欺诈性被害与中和技术探析 美国惩治白领犯罪法治发展的要素分析与借鉴 发挥商会作用,预防企业家犯罪 企业家融资类犯罪高发原因探析——以“不同机会理论”为视角 第三编 观点荟萃 民企参政与越轨行为 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要洞察新动向 民营企业家的犯罪生态 注重企业家犯罪心理变化构建四位一体的防治体系 编制制度笼子使人“不能、不愿、不敢”腐败 新时期企业家腐败犯罪的防治立场 创新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有“原罪” 企业家犯罪中的“掮客”现象 腐败犯罪是显性制度与隐性规则博弈的结果 预防企业家犯罪应当走出的误区 破解企业家犯罪困境亟需找准“病根” 科学认识腐败:从规制罪犯转向规制犯罪 非法集资单位犯罪的认定问题 新《刑事诉讼法》给涉罪企业家带来的“利”与“弊” 非法集资犯罪的证据认定问题 GDP考核对企业家犯罪预防的消极作用 律师在企业家刑事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金融创新的罪错界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