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金融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研究

金融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研究

  • 字数: 23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李德荃|责编:张燕
  • 商品条码: 97870102210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的结构主要包括 四大部分。首先,主要采 用动态最优化等经典经济 学方法从宏观经济与微观 经济两个层面论证了金融 支持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的机理。从宏观层面来看 ,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科技 进步与人均资本设备拥有 量的提高,从而促进国民 经济增长,进而主要经由 四个途径提高农民的收入 水平;从微观层面来看, 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或服 务,有助于农户拓展投资 、合理配置资产,从而增 加收入,最终提高其福利 水平。 其次,本书主要以山 东省为例,实证分析金融 发展对于农民收人水平提 高的效应。证明山东省各 地市的金融发展与农民增 收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并非 线性关系,而是非线性关 系,门槛效应显著。这说 明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农村 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历 了由负相关到正相关的一 个转变过程。且目前山东 省农村资金供给不足的情 况很严重,今后几年的农 村融资缺口不低于500亿 元。而全国的缺口则接近 1万亿元。 为探究农村金融供给 不足的成因,本书基于效 用函数理论以及随机优势 策略理论证明金融机构的 信贷投放与利率之间并不 直接存在函数关系。信贷 配给理论关于“向后弯曲 的信贷供给曲线”的内在 逻辑与金融机构的现实决 策思维方式并不一致。由 于相较于一般的投资者, 存款性金融机构的风险偏 好更为保守,因此即便信 息对称,信贷资金的供给 也极易不足。进一步地, 本书又运用经典博弈理论 和演化博弈理论,分别从 信贷供求双方具有理性和 不具有理性两个层面论证 了信贷配给现象得以产生 的原因,证明足额担保以 及建立持久稳定的借贷博 弈关系是克服信贷配给的 充分条件。 最后,基于农村资金 供给不足的成因分析,本 书给出了金融支持农民收 入可持续增长的几个具体 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 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完善农村信用担保制度与 体系、积极培育地方金融 机构与地方金融市场、充 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的引导作用等。 关于本书的创新,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本书首次较为系统且深入 地阐述了金融发展与农民 收人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是本书首次提出我国 存款性金融机构从未把信 贷供给视作利率的函数, 因此目前国内普遍接受的 信贷配给理论无法解释信 贷供给不足的问题;三是 本书首次清晰给出了缓解 信贷供给不足的思路,明 确了政府、金融机构与投 资者的具体责任与分工。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金融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金融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研究范围的限定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章 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机理:理论与实证 第一节 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机理:纯理论演绎 第二节 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第二章 关于农村信贷供求缺口的测算 第一节 关于我国农村信贷供求缺口的测算 第二节 关于山东省农村信贷供求缺口的测算 第三节 农户融资难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金融市场不完备,资金供求双方的风险偏好不匹配 第二节 信用制度不完备、担保不充足、信贷供求合作关系不持久 第三节 金融机构涉农业务经营效率低下影响信贷供给 第四节 正确理解融资难:“融资期望”与“有效融资需求” 第四章 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的途径 第一节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以满足不同风险性质的融资需求 第二节 完善农村信用担保制度与体系 第三节 大力培育地方金融市场 第四节 主要金融机构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第五节 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第五章 金融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研究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主要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