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广播新空间--从广播媒体到听觉媒体/未来传播书系

广播新空间--从广播媒体到听觉媒体/未来传播书系

  • 字数: 228
  •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
  • 作者: 田园|责编:房远
  • 商品条码: 97875043840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广播作为一种具体的、同时又有其特殊性的媒介形态 ,来自于实践层面的各种分析已然不少,然而要对其进行 理论提升,难度却相当大。本文独辟蹊径,在对研究对象 的整体分析中借用了媒介生态和生存空间理论的相关论点 ,在个别探研时也时刻不忘规律总结和理论提升,如在谈 及广播的听觉传播特性时从人类信息接收需求的角度出发 ,运用了使用与满足理论,后文对挖掘广播的听觉传播价 值提出策略时又提出了听觉文化、听觉美学等概念。同时 ,本文也注意及时“落地”,理论阐述的同时不忘结合实 践进行创新探研,通过当前一些广播实践发展的案例佐证 相关研究论点。
作者简介
田园,现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编辑,曾参与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拓展研究”、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推进融合发展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研究——基于媒体产业融合的视角”、全国老龄办2017年老龄政策理论研究部级课题“信息需求视野下的老年广播现状调查及政策导向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媒介融合概论》(第二版)、《新媒体概论》(第六版)、《广播电视概论》(第四版)等专业教材;有合著《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分析与应对的比较视野》《风雨春晚情——电视导演黄一鹤的心路历程》等。
目录
导论 一 广播媒体陷入危机了吗 ———从 “广播媒体弱势论\\\\\\\" 谈起 二 媒介融合: “危机\\\\\\\" 中的 “生机 三 广播媒体的研究进路回顾 四 广播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野: 媒介生态学 五 听觉生态位的超越: 从广播媒体到听觉媒体 第一章 生存空间理论———一个观察媒体的跨学科视角 第一节 生存空间理论溯源 一 早期人境关系学说中的 “环境决定论 二 多学科交织下的 “生存空间论 三 生存空间理论的框架模型 第二节 媒介生存空间 一 生态学关照下的媒介生存空间 二 媒介生存空间与媒介生态平衡 第三节 传播学视阈下的人类文明———对媒介生存空间的思考 一 媒介技术和媒介文化的双重变迁 二 基于人类需求和选择的媒介生存空间 第二章 广播媒体生存空间的历史嬗变 第一节 诞生: 在技术变革下开创生存空间 (20 世纪 20 年代) 一 从生理传播到物理传播 二 从无声传播到有声传播 三 从试验广播到商业广播 第二节 发展: 在与报业大战中稳定生存空间 (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中期) 一 新闻传播发掘优势生存空间 二 娱乐功能开拓特色生存空间 三 战争背景打造垄断生存空间 第三节 转型: 在电视冲击下完成生存空间迁移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 一 内容类型化: 从 “大而全\\\\\\\" 到 “小而美 二 对象专业化: 从 “大众\\\\\\\" 到 “分众 三 定位从属化: 从 “主角\\\\\\\" 到 “伴随 第四节 重塑: 在互联网浪潮中寻求生存空间跨越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一 丰富传播形态走向融合生存空间 二 突破传播时空迈进数字生存空间 三 更新传播模式探索互动生存空间 第三章 广播媒体的现实生存空间审视 第一节 媒介生存空间研究的逻辑起点———媒介生态位 一 生态学视阈下的媒介竞争: 生态位竞争 二 媒介生态位研究的理论范式 第二节 广播媒体的生态位及其生存空间 一 媒介生态系统中的媒体生态位 二 生态位竞争下的广播媒体生存空间———基于与其他媒介种群的 生态位对比 第三节 广播媒体生存空间的守护———生态位竞争的策略选择 一 生态位分离培育独有性生存空间 二 生态位细分构建多样化生存空间 第四节 守护广播媒体生存空间之本———非视觉化生存 一 听觉———人类接收信息的天然需求 二 非视觉传播打造广播媒体核心竞争力 第四章 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拓展 第一节 聚焦 “非视觉\\\\\\\" ———拓展声音景观中的物理空间 一 拓展声音符码中的信息空间 二 拓展声音价值中的认知空间 三 拓展声音传播中的美学空间 四 拓展声音变迁中的文化空间 第二节 强化 “新组合\\\\\\\" ———重整融合共进中的资源系统 一 重新开发内容资源 二 重点开发平台资源 三 创新开发经营资源 四 精准开发受众资源 第三节 借力 “大生态\\\\\\\" ———优化动态发展中的环境系统 一 顺势而为: 顺应媒介演进规律 二 乘势而上: 迎合数字化潮流 三 因势利导: 转变生存逻辑 第四节 统摄 “整体性\\\\\\\" ———调控结构交互中的关系系统 一 相互依存的媒介子系统间性 二 牵引联动的子系统内部要素间性 三 竞合共生的媒介种群间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