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海声调实验录(第2版)/中国当代语言学丛书

上海声调实验录(第2版)/中国当代语言学丛书

  • 字数: 635
  • 出版社: 上海教育
  • 作者: 朱晓农|责编:朱宇清
  • 商品条码: 97875720013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2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8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运用现代实验语 音学的理论和方法,第一 次详细和系统地描写了上 海话单字调和两字调的声 学性质,不单描写了字调 的基频,还描写了时长和 音强的性质。这项研究对 汉语方言调查和音系归纳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 者在改进技术手段获得声 调的连续性的声学数据之 后,更重要的还要有离散 型的音法学认知范畴,这 是从实践到理论跨出的重 大一步。第二版和初版相 比,有了一个定义声调的 音节模型,并给出一个反 映听感为主的分域四度制 和一个声调类型框架--通 用调型库,上海话声调的 声学数据便可在分域四度 制中定型,并到调型库中 去定位,从而获得自己的 声调身份--调型。由此可 以与其他语言/方言中的 声调相比较,进而可以据 此推断声调的演化之路。 本书包括十一章。第 一章介绍上海话及其研究 的背景情况,以及上海方 言的内部变体,并回顾以 往的研究。第二章提出一 个音节模型,对上海话的 音节结构作一扼要分析。 根据新获取的声学材料和 音节学考虑,探讨一些引 起广泛兴趣的语音学和音 节学问题。还讨论了音位 的作用和地位。第三章交 代实验程序,讨论各种对 基频、相对音强和音长的 归一化方法,在此基础上 发展出一个最佳的Log Z-score方案。第四至第 八章给出上海话五个单字 调的基频、音长、音强等 声学数据,并加以讨论。 第九章总结基频、音 长、音强和元音高度的相 互关系。提出用一元二次 多项式刻划声调的连续性 的表达方法。然后提出一 个以听感为主、辅以声学 数据的音法学的分域四度 标调法。还给出一个声调 分类系统--通用调型库, 上海话声调,实际上是所 有声调语的声调都可在其 中找到自己的地位。 第十章处理双字调的 基频和音长的声学数据。 第十一章总结本项研 究中有理论意义的发现, 并对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关 系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目录
出版者前言 再版自序 初版费国华序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目标和范围 1.2 关于上海方言 1.2.1 方言系属 1.2.2 内部变体 1.3 回顾上海话语音研究 1.4 回顾声调研究 1.4.1 标准定义的缺陷 1.4.2 上海声调的特征表达 1.5 回顾发声态研究 1.6 回顾音节研究 1.6.1 音节的重要性 1.6.2 音节结构的常规分析 1.6.3 上海话的五类音节 1.7 回顾非线性词几何 1.7.1 词几何模型 1.7.2 韵律词的层级 1.8 本项研究的理由和意义 1.8.1 一般理由 1.8.2 特定意义 第二章 声调在音节学中 2.1 音节构造和成分 2.1.1 音节结构 2.1.2 音节的定义 2.1.3 声母 2.1.4 韵母 2.1.5 介音的音节地位 2.1.6 声韵调组合 2.1.7 以往的声调记音 2.2 上海话中的气声和声域 2.2.1 气声的语音学性质 2.2.2 声域不能仅以[士浊]来定义 2.2.3 声域不是辅音的属性 2.2.4 发声态不能是声母的属性 2.2.5 发声态不仅仅是辅音的属性 2.2.6 声域不能是元音/韵体/韵母的属性 2.2.7 声域不能作为韵律词的属性 2.2.8 声域隶属于音节,但直属于声调 2.3 声调的属性与构造 2.3.1 声调作为音节的直属成分 2。3.2 声调的三个直属成分 2.3.3 发声态作为声域的语音实现 2.3.4 标写声调的分域四度制 2.4 音位的功能和局限 2.4.1 引言 2.4.2 上海话音位处理的麻烦 2.4.3 求音位的三种取向 2.4.4 小结 2.5 小结 第三章 方法和程序 3.1 实验程序 3.1.1 测试字表 3.1.2 发音人 3.1.3 录音 3.1.4 声学仪器和测量步骤 3.2 基频归一化 3.2.1 引言 3.2.2 六种基频归一化策略 3.2.3 标准指数和离散系数 3.2.4 定义频域的策略 3.2.5 选择用于归一化的采样点(标准点) 3.2.6 再论半音LD转换法 3.2.7 对数z—score法与线性z—score法比较 3.2.8 LZ转换法的参数和步骤 3.3 拱度成分和声调目标 3.4 音强的归一化 3.5 时长归一化 3.6 小结 第四章 阴平T1的声学性质 4.1 时长 4.1.1 引言 4.1.2 时长和元音高度 4.1.3 时长和性别 4.1.4 时长归一化 4.1.5 小结 4.2 基频 4.2.1 引言 4.2.2 基频高低和元音高度 4.2.3 调头干扰 4.2.4 基频形状和元音、性别 4.2.5 T1的基频曲拱 4.2.6 基频分布 4.2.7 基频归一化 4.2.8 总结 4.3 音强 4.3.1 引言 4.3.2 音强值和元音高度 4.3.3 音强形状 4.3.4 音强分布 4.3.5 音强归一化 4.3.6 基频和音强 4.3.7 小结 第五章 阴去T2的声学性质 5.1 时长 5.1.1 引言 5.1.2 时长和元音高度 5.1.3 时长和性别 5.1.4 时长归一化 5.1.5 小结 5.2 基频 5.2.1 引言 5.2.2 基频值和元音高度 5.2.3 基频形状与元音 5.2.4 T2的基频曲拱 5.2.5 基频分布 5.2.6 基频归一化 5.2.7 小结 5.3 音强 5.3.1 引言 5.3.2 音强和元音高度 5.3.3 音强形状 5.3.4 音强的分布 5.3.5 音强归一化 5.3.6 基频和音强 5.3.7 小结 第六章 阳去T3的声学性质 6.1 时长 6.1.1 引言 6.1.2 时长和元音高度 6.1.3 时长和性别 6.1.4 时长归一化 6.1.5 小结 6.2 基频 6.2.1 引言 6.2.2 基频和元音高度 6.2.3 基频曲线和元音 6.2.4 T3的基频曲拱 6.2.5 基频分布 6.2.6 基频归一化 6.2.7 小结 6.3 音强 6.3.1 引言 6.3.2 音强和元音高度 6.3.3 音强形状 6.3.4 音强分布 6.3.5 音强归一化 6.3.6 基频和音强 6.3.7 小结 第七章 阴入T4的声学性质 7.1 时长 7.1.1 引言 7.1.2 时长和元音高度 7.1.3 时长和性别 7.1.4 时长的归一化 7.1.5 小结 7.2 基频 7.2.1 引言 7.2.2 基频和元音高度 7.2.3 基频形状和元音、性别 7.2.4 T4基频曲线 7.2.5 基频分布 7.2.6 基频归一化 7.2.7 小结 7.3 音强 7.3.1 引言 7.3.2 音强和元音高度 7.3.3 音强形状 7.3.4 音强分布 7.3.5 音强归一化 7.3.6 基频和音强 7.3.7 小结 第八章 阳入T5的声学性质 8.1 时长 8.1.1 引言 8.1.2 时长和元音高度 8.1.3 时长和性别 8.1.4 时长归一化 8.1.5 小结 8.2 基频 8.2.1 引言 8.2.2 基频值和元音高度 8.2.3 基频形状和元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