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育和道德--从古希腊到当代/面向21世纪能力的教育变革中国与世界

教育和道德--从古希腊到当代/面向21世纪能力的教育变革中国与世界

  • 字数: 243
  • 出版社: 上海教育
  • 作者: (德)迪特里希·本纳//彭正梅//(丹)亚历山大·冯·欧廷根//(波兰)达留兹·史蒂科夫斯基|责编:钟紫菱|总主编:彭正梅|译者:彭韬
  • 商品条码: 97875720005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6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道德教育思想的问题史著作。 作者从西方道德教育的历史时间轴,系统梳理了道 德和教育的关系的历史发展,并探讨了全球化时代 道德教育的新动向。全书共分为5章,所论的内容既 涉及教育行动,又涉及教化过程,且内容不可割裂 ,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有助于深入研究道 德教育问题的国内和国际论争。
目录
译者前言 作者前言 第一章 古代神话和古希腊教育理论中的积极道德性和消极道德性 一、古埃及《亡灵书》和犹太教一基督教“十诫”中的消极道德性 二、苏格拉底的“精灵”和古希腊的神话 三、柏拉图的目光转向之术和对教育、道德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探求 四、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秩序思想中教育和教化的地位 第二章 近现代米兰多拉、卢梭、康德关于教育、道德和政治的讨论选辑 一、古希腊教育理论中的分歧和消极道德性的重新发现 二、古希腊神话的近代转化和米兰多拉的教化理念 三、从古典目的论思想到声梭的批判 四、康德对近代思维方式革命的阐释及其意义 第三章 现代教育的自身逻辑及教育、道德和政治的关系的新规定 一、赫尔巴特对目的论和绝对命令的结合以及现代教育的新构想 二、施莱尔马赫:三种教育行动的关系和道德愤怒的德育意义 三、洪堡对教育、道德和政治的关系的重新规定以及对人的教化的区分 四、杜威论消极经验的意义以及社会、共同体和民主 第四章 谱系学的道德讨论和对消极道德性的教化意义的重新发现 一、马克思:从对积极道德的合法化和优化到对道德的意识形态批判 二、尼采的道德谱系以及新人类的教育和教化的未解难题 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逻辑:对统治的、目的论的、绝对命令的论述模式的综合 四、弗里茨·奥瑟对消极道德经验和道德愤怒的重新评价 第五章 道德判断形式的多样性及教育、道德和政治之间关系的结构 一、教育、道德和政治之间关系的理论史与问题史发展 二、沃尔策对两种普遍主义的区分及其在基础理论上的意义 三、一种转化性的复演的普遍主义视野中的教育过程和教化过程 四、公共教育中的伦理学一道德能力——ETiK项目及其国际化的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