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萨缪尔森传(第1卷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精)

萨缪尔森传(第1卷现代经济学奠基者的一生)(精)

  • 字数: 789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英)罗杰·巴克豪斯|责编:李淑寒|译者:姜井勇//柯珊珊
  • 商品条码: 97875217183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860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对很多经济学家而言,一本关于保罗·萨缪尔森的传 记似乎不需要理由。 他是美国历史上首 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当代 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首次将 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他的诸多理论,从国际贸易到 金融领域、从增长理论到投机活动,为几代学者提供了理 论依据。 他的著作《经济学》,至今仍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教 科书,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经济学。他的《经济分析的基础 》,则教会专业的经济学家们如何去研究贸易。 可以说,他代表了经济学的一个时代。 他的学生,不管是也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乔治· 阿克罗夫,还是后来担任美联储**的本·伯南克,也都 影响力巨大。 但是,除了他出版的著作和他的声望外,人们对他所 知甚少。 在这本书中,作者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萨缪尔森的早 年时期(1915—1935)、哈佛时期(1935—1940)、麻省 理工学院和战后初期(1940—1948)三十余年的人生故事 ,以及他的两部重要作品《经济学》和《经济分析基础》 的诞生过程。 作者结合大档案、书信、作品和相关人物回忆,包括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档案室 ,美国国家档案馆、哈佛大学出版社档案室等存档的文件 ,以及他的朋友、家人提供的其他材料,不仅呈现了萨缪 尔森丰富多彩的人生、职业生涯和思想发展,也描绘了那 个时代的经济学家群像和经济学的演变;不仅是个人的传 记,更是一个经济学发展的断代史。
作者简介
罗杰·巴克豪斯(Roger E. Backhouse),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史和经济学教授,2014年当选英国科学院院士。他也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副主编、《经济思想史》杂志和《经济学方法论》杂志的资深编辑。 作为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方面的知名学者,巴克豪斯出版过《西方经济学史》《经济学的历史》等著作。
目录
前言和致谢 导言 保罗·萨缪尔森和现代经济学 第一部分 早年时期(1915—1935年) 第1章 童年 第2章 芝加哥大学:1932年 第3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1932—1933年 第4章 从社会科学家到数理经济学家,1933—1934年 第5章 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1932—1935年 第二部分 哈佛岁月(1935—1940年) 第6章 在哈佛的第一学期,1935年秋 第7章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 第8章 埃德温·比德韦尔·威尔逊 第9章 建立联系 第10章 简化经济学理论 第11章 合作研究 第12章 阿尔文·哈维·汉森 第13章 汉森的得意门生 第14章 经济理论可观察的意义 第15章 离开哈佛 第三部分 麻省理工学院、二战、《经济分析基础》与教科书(1940—1948年) 第16章 麻省理工学院 第17章 统计学 第18章 创立新经济学(Ⅰ)—理论,1940—1943年 第19章 汉森和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1941—1943年 第20章 创立新经济学(Ⅱ):政策,1942—1943年 第21章 科学家和科学政策,1944—1945年 第22章 《经济分析基础》,1944—1947年 第23章 战后经济政策:1944—1947年 第24章 凯恩斯和凯恩斯经济学 第25章 撰写教科书,1945年 第26章 围绕教科书的争议,1947—1948年 第27章 《经济学》第一版,1948年 第28章 在麻省理工学院埋首耕耘 第29章 萨缪尔森:风华正茂参考缩略语及来源 注释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