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京市残疾青少年社会服务可及性研究

北京市残疾青少年社会服务可及性研究

  • 字数: 200
  • 出版社: 知识产权
  • 作者: 杨蓉蓉|责编:宋云
  • 商品条码: 97875130685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7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残疾青少年接受社会服务是降低疾病负担、促 进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以2015年全国残疾人基本 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为主要数据,本书基于安 德森可及性模型等理论对北京市残疾青少年社会服 务可及性现状和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 人群的社会服务利用率由高到低为康复、教育、辅 助器具、养护照料、就业、文化体育、家庭无障碍 改造和法律;区划、年龄、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的 影响尤为明显;服务利用上具有“封闭 - 开放”和 “被动 - 自觉”的行为模式。可见,残疾青少年社 会服务利用模式为基于社会服务内容的主体 - 客体 规定性和残疾青少年的主动 - 被动性的互动影响模 式。实施订单定向社工免费培养,并开展残疾人之 生命历程研究将有利于提高残疾青少年社会服务可 及性。
目录
第一部分:北京市残疾青少年社会服务可及性分析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一节 我国残疾人社会服务研究概览 第二节 北京模式的总结与探讨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框架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认识残疾青少年 第三章 北京市残疾青少年社会服务需求与利用分析 第一节 社会服务需求序位及人群特征 第二节 社会服务利用序位与总体比较 第三节 服务利用重要因素的具体影响 第四章 民众视角下残疾人是否申办残疾人证的社会成因研究 第一节 残疾人证问题与残疾人社会服务的关系 第二节 访谈资料基本情况 第三节 残疾人证申办的“封闭-开放”和“被动-自觉”模式 第四节 自卑心理与排斥性的社交环境和标签化的社会舆论之互染 第五节 家庭条件定位了残疾人证的感知价值 第六节 社会网络与残疾人证的复杂关系 第七节 交通、通信条件与残疾人福利可及性 第八节 小结与展望 第五章 残疾青少年社会服务可及性理论解读及其结论 第一节 残疾青少年服务利用之人群差异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结论与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 第二部分:北京市残疾青少年社会服务利用分报告 第六章 北京市残疾青少年康复服务利用与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方法 第三节 康复服务利用率及其与人群特征的相关性 第四节 主要因素的影响模式与差异程度 第五节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北京市残疾青少年教育状况及识字率的人群特征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第三节 教育状况 第四节 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主要因素的影响模式 第六节 讨论与小结 第八章 北京市残疾青少年辅助器具利用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分析方法 第三节 辅助器具利用率及其与人群特征的相关性 第四节 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主要因素的影响模式 第六节 讨论与小结 第九章 北京市残疾青少年养护照料服务利用与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变量纳入与方法 第三节 养护照料服务利用现状 第四节 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主要因素的影响模式 第六节 讨论与小结 第十章 北京市残疾青少年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第三节 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非在校残疾青少年的就业状况 第四节 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主要因素的影响模式 第六节 讨论与小结 第十一章 北京市残疾青少年文化体育活动参与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第三节 文化体育活动参与状况 第四节 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主要因素影响模式 第六节 讨论与小结 第十二章 北京市残疾青少年家庭无障碍改造与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第三节 家庭无障碍改造状况 第四节 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主要因素影响模式 第六节 讨论与小结 第十三章 北京市残疾青少年法律服务利用与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第三节 法律服务利用状况 第四节 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主要因素影响模式 第六节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