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从规划支持到规划本体的演进(精)/同济博士论丛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从规划支持到规划本体的演进(精)/同济博士论丛

  • 字数: 440
  • 出版社: 同济大学
  • 作者: 赵蔚//赵民|责编:卢元姗|总主编:伍江
  • 商品条码: 97875608885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9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城市规划中的社 会研究为命题,讨论城市规 划中的社会研究历史进程、 理论建构及实践应用,并分 别从认识论的演进、本体论 的拓展及方法论的完善角度 展开阐述。在理论层面,回 顾并总结了社会研究在规划 发展过程中的观念、内容及 方法的演变,建构了城市规 划中的社会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实践层面,结合两个社 区规划的案例研究,从实证 角度探讨并总结了城市规划 中社会研究的实践经验与不 足之处;最后提出了从认识 论角度首先应建立由“规划 支持”到作为“规划本体构成 ”的规划社会研究观。本书 可供建筑规划相关专业师生 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总序 论从前言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导言 O.1 研究背景 O.2 研究主题 0.2.1 内容与目标 0.2.2 基本概念 0.3 研究意义 0.4 研究设计 0.4.1 研究框架 0.4.2 研究方法 第1章 我国城市规划主流思想及方法 1.1 溯源:中国城市规划传统 1.1.1 前工业时代规划思想 1.1.2 近代城市规划进程 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规划主流方法与内容回顾 1.2.1 规划理论研究 1.2.2 规划类型、方法及相应内容 1.2.3 国内主流规划方法与内容的不足 第二部分 纵向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和评述 第2章 规划的社会思想传统——社会研究影响城市并运用于规划的历史探讨 2.1 理想阶段(19世纪90年代前)——现代城市规划形成之前的乌托邦社会思想 2.1.1 以建筑理念为先导的鸟托邦形式主义传统非深思熟虑的社会体现形式 2.1.2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改良理想及规划尝试规划关注城市社会的开端 2.1.3 本节评述 2.2 起步阶段(1891—1915年)——从田园城市构想到社会性区域综合实践 2.2.1 社会改良思想的形成 2.2.2 社会及空间改良内容的表述 2.2.3 本节评述 2.3 过渡阶段(1916.11—1945年)——社会空间研究开始介入城市规划 2.3.1 从人类生态学到城市规划 2.3.2 芝加哥学派关于社会空间规律的研究 2.3.3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中的社会关注 2.3.4 本节评述 2.4 转折阶段(1946—1960年)——社会研究深入与现代主义思潮统领的并行发展 2.4.1 规划实践与检讨 2.4.2 理论研究与反思 2.4.3 本节评述 2.5 实质阶段(1961年至今)——规划的积极思考与实践 2.5.1 基本体系的形成(1961—1979年) 2.5.2 社会研究作为规划的有机构成(1965年至今)——规划向实施接近 2.5.3 本节评述 第3章 规划的社会研究现状 3.1 学科发展方面 3.2 职业定位方面 3.2.1 规划师角色地位及职责向社会研究的偏移 3.2.2 规划师的职业教育的社会研究内容 3.3 具体实践中的社会研究现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