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圣贤德业归方寸--杨慈湖思想研究

圣贤德业归方寸--杨慈湖思想研究

  • 字数: 51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丕洋|责编:孙萍
  • 商品条码: 97875203578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8年国家社科 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杨慈湖 心学思想探赜》(编号 18FZX045)的成果。杨简 (1141~1226年),号慈 湖,是南宋心学开创者陆九 渊的弟子,被后人誉为“象 山弟子之冠”。杨简通过自 己的思想探索,发展了陆九 渊的哲学思想,形成独具一 格的慈湖心学。经过他锲而 不舍的弘扬,心学思潮在南 宋中后期终于蔚为大观,成 为能与程朱理学相颉颃的重 要学派。由于近年来研究杨 简的某些著作和论文存在不 少误读慈湖心学的问题,有 鉴于此,笔者通过数年的潜 心研究,以通俗的现代语言 重新诠释了慈湖心学的基本 思想,旨在使人正确理解杨 简心学思想的原本内涵,了 解慈湖心学在宋明理学发展 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 义。
目录
第一章 杨简的生平历程和历史背景 第一节 南宋的历史背景与心学的勃兴 一 宋金对峙的政治局面 二 宽松的文化环境与思想学术的繁荣 第二节 杨简的生平历程(上) 一 杨简的家世简述 二 士子求学的时期 三 幕僚佐政的时期 四 初为知县 五 庆元党禁与奉祠生涯 第三节 杨简的生平历程(下) 一 再为朝官 二 年迈的知州 三 垂暮之年,直心不改 四 杨简著述考 第四节 杨简的师承与学侣 一 严父与家学 二 心学宗祖陆九渊 三 “甬上四先生”的交游 第二章 杨简的心学本体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不是纯思辨的哲学形态 一 践履和觉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要求 二 语言分析是研究古代哲学的辅助手段 三 “慈湖通禅”的理论辨析 第二节 杨简的悟道与进学历程 一 所谓“七次大觉”的辨伪 二 杨简进学与悟道的历程 第三节 人心即道——杨简的本体论 一 “心”与“意”的语言辨析 二 “天人一道”的宇宙本体论 三 人心即大道——杨简本体论的核心内涵 四 日用平常之心即道 五 仁与知即道 六 自得本心之乐 第四节 杨简的“己易”本体观 一 “易者,己也,非有他也” 二 “善学《易》者求诸己,不求诸书” 第三章 杨简的心学工夫论 第一节 “不起意”之辨 一 “不起意”的真实内涵 二 直心而行谓之德 三 静者,不动乎意而已 第二节 保任本心的诸项工夫 一 过即改止,无复他求 二 渐消习气 三 格物“心”解 第三节 思与不思之辩 一 “道非心思、言论之所及” 二 思非劣,无思非优 第四节 杨简的工夫层次论 一 日至、月至与三月不违 二 圣人进德之阶次 第四章 杨简的心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心之精神是谓圣 一 “心之精神是谓圣”的由来 二 “心之精神是谓圣”的内涵 第二节 以忠信为主本 一 忠信为大道 二 杨简“忠信之道”的经典探源 第三节 再论心性修养工夫 一 以“不起意”为修习要旨 二 学道之极,终于改过 第四节 杨简教化弟子的事迹与成效 一 杨简的生平教育活动概述 二 杨简点化弟子的事迹考证 第五节 杨简教学艺术的思想特色” 一 直指人心 简易直截 二 耐心平和 诲人不倦 三 随缘点化,因人施教 第五章 杨简的政治哲学思想 第一节 复古的理想主义 一 向往三代之治 二 德治为本的执政理念 三 重视农耕立国 第二节 论帝王之道 一 代天治民的君道观 二 克艰与“三事” 三 谨择左右大臣近臣小臣 第三节 务实的治世思想 一 直面现实问题 二 主张择贤久任 三 罢科举而行乡举里选 四 革除扰民之苛捐杂税 五 重视教育及思想统一 六 端正社会风气 七 重视武备的思想 第六章 杨简的经学思想 第一节 以心解经 一 “通乎一,万事毕” 二 精研“六经”及其学术成果 第二节 对“五经”的重新诠释 一 慈湖论《诗经》 二 慈湖论《礼经》 三 慈湖论《尚书》 四 慈湖论《春秋》 第三节 对“四书”的评价与诠释 一 慈湖论《论语》 二 慈湖论《大学》 三 慈湖论《中庸》 四 慈湖论《孟子》 第四节 对先儒的点评 一 评品先秦儒者子夏 二 对汉儒的评价 三 对北宋“五子”的评价 第七章 杨简思想的其他向度 第一节 杨简的美学思想 一 论书法之美 二 论作文之道 三 生活适意之美 第二节 慈湖心学与佛道思想的关联 一 杨简与佛教人士的交往及思想异同 二 杨筒对道家(教)思想的领悟与点评 第三节 杨简的生命观与生死智慧 一 “人之所以为人者, 以其神也” 二 杨简及其学侣、门人的临终表现 第八章 慈湖心学的历史评价和时代意义 第一节 宋代诸儒对于慈湖心学的评价 一 杨简门人的评价 二 朱子学派对于慈湖心学的评价 三 南宋晚期其他儒者对杨简的评价 第二节 明代中叶慈湖心学的复兴与社会评价 一 明代中后期对慈湖心学的批评思想 二 明代中后期对慈湖心学的肯定思想 第三节 慈湖心学与象山、阳明心学之比较 一 慈湖心学与象山心学之比较 二 慈湖心学与阳明心学之比较 第四节 慈湖心学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 心学思潮发扬光大的中间环节 二 古今“清官循吏”的人格楷模 三 洞彻人心的性命之学 四 道德人文主义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 附录 年谱简述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