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庄子的生命哲学/井冈山大学学术文库

庄子的生命哲学/井冈山大学学术文库

  • 字数: 375
  • 出版社: 同济大学
  • 作者: 兰辉耀|责编:翁晗|总主编:曾建平
  • 商品条码: 97875608856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7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战国时期战乱频发、社 会动荡,时人对生命的思考 日益增多,贯穿《庄子》元 典的思想主题就是关于生命 问题的探讨。本书在前人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庄子 》的生命哲学进行了深刻的 阐释,并对其做了合理的评 论。这一努力旨在盘活其思 想,俾其思想本身富有生机 、开显价值,即“让书写在 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以便于今人领会和受用。 本书主要从生命根据论 、生命本质论、生死论、安 “命”论、养“命”论、人格论 等六个层面来把握和演绎《 庄子》的生命哲学。其各层 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 联系的。《庄子》以生命至 上为价值取向、以万物为坐 标原点、以“真”为根本特点 、以审美为指向、以因循为 实践轨道的生命哲学,对于 当今世人呵护生态、尊重生 命、正视生死、德性生活等 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目录
总序 《庄子》的生命哲学(代序) 绪论 第一章 庄子其人其书及《庄子》生命哲学之生成 第一节 庄子与《庄子》 一、庄子其人 二、《庄子》其书 第二节 《庄子》生命哲学之生成 一、时代背景 二、理论渊源 第二章 《庄子》内篇的生命哲学 第一节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的生命根据论 一、“道与之貌”的“道” 二、“成和之修”的“德” 第二节 “受命于地……受命于天”的生命本质论 一、“命”概念的哲学意蕴 二、自然主义的生命本质 第三节 “死生为一条”的生死论 一、死生和生死的殊异 二、“劳我以生……息我以死”的生死界定 三、“死生存亡之一体”的生死体认 第四节 “无用之用”的安“命”论 一、拒绝使命之“命” 二、安顺命运之“命” 三、悬置命名之“命” 四、保全生命之“命” 第五节 “游心于淡”的养“命”论 一、“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的养“命”原则 二、“游心乎德之和”的养“命”目标 三、“心斋”“坐忘”“撄宁”“自得”的养“命”方法 第六节 “登假于道”的人格论 一、“有宜”的真人人格 二、“无功”的神人人格 三、“无名”的圣人人格 四、“无己”的至人人格 第三章 《庄子》外杂篇的生命哲学 第一节 “德兼于道”的生命根据论 一、“道之真以治身”的“道” 二、“物得以生”的“德” 三、“人之生,气之聚”的“气” 第二节 “性者,生之质”的生命本质论 一、“命”用例的含义 二、“性者,生之质”的意蕴 第三节 “死生为徒”的生死论 一、“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的生死界定 二、“人死者有时”的“死”之必然性 三、“死生之一守”的生死体认 第四节 “安其性命之情”的安“命”论 一、“安其性命之情” 二、“任其性命之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