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学的真相(精)

历史学的真相(精)

  • 字数: 370
  • 出版社: 东方
  • 作者: 张耕华|责编:李森
  • 商品条码: 97875207149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2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历史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它几乎囊括了我们所有的认知形式和知识品种,如史实的确认、史事的理解、历史的规律概括、历史意义的评价等。这些不同的认知形式生产不同的知识产品,体现不同的学科属性。 本书系统整理了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经典理论和优秀成果,梳理出人类理解历史研究活动的逻辑脉络,将历史认识活动划分成不同的层面,探讨了史实与史家的相互关系、历史真实性的检验、认识历史的途径、历史叙事与想象的联系、总结历史规律的条件以及历史学的人文性等,比较完整地呈现出历史学的本质特性。历史是什么?历史能否重演?历史是否是虚构的?历史学有什么用?这些日常所见的基本问题都将本书中获得严谨的解答。
作者简介
张耕华,1952年生,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史学史和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历史哲学引论》、《人类的祥瑞——吕思勉传》、《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篇》(合著)、《大学中国史》(合著)等。长年致力于吕思勉先生遗稿和旧作的整理工作,已编辑出版吕思勉著述十余种。
目录
一 史学是什么 1. 质疑与批评  2. 历史学的科学化  3. 彻底的批判与反思  4. 史学理论研究的起步  5“. 史学概论”,概论什么?  6“. 历史认识论”的兴起  7. 何、庞之分歧  8. 元问题及其研讨路径 二 史实与史家 1. 历史学的“月亮问题”  2. 事实能否自己说话?  3. 以事实为中心的史学理念  4. 事实与非事实  5. 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  6. 谁决定了历史的意义? 7. 有几种历史事实?  8. 历史事实的类型  9. 普遍事实的量化问题   三 历史的真实 1. 历史学的分层  2“.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3. 认知图式与双向建构  4. 对符合说的诘难  5. 一种弱化的检验  6. 真的融贯说  7. 李凯尔特的文化科学观 8. 历史个别的非同一性  9. 历史学有没有“范式”?  10. 事实能否说得清?  四 理解与解释 1. 什么是“历史学Ⅱ”?  2. 移情与体验  3. 历史的“真了解”  4. 理解的差异  5. 覆盖定律及其他  6. 演绎的危险  7“. why”和“how”  8. 文本的权威消失了?  9. 硬性与软性  10. 史家的“弹性” 五 叙事与想象 1. 叙事问题  2. 现代与后现代之争  3. 历史就是虚构?  4. 建构与解构  5“. 大屠杀”问题  6“. 关联性”原则 7. 历史的谎言  8. 小说的真实性  9. 想象与证据  10“. 反事实”的想象  六 历史的重演 1. 科学的尺度  2. 个别论与借用论  3. 分歧与症结  4. 什么是重演?  5. 相似与同类  6. 历史的相似与重演  7. 澄清一种误解  8. 历史能否预言?  9. 从因果性到因果律  七 因果关系与理论命题 1. 何为历史学的原因?  2. 复杂化与简约化  3. 理论陈述的非清晰性  4“. 相干性”问题  5. 测不准和不确定  6. 概率问题  7. 历史学的概括  8. 理有概然,势无必至  八 历史学的人文性 1. 史学要不要评价?  2. 从柯林武德的一段话说起 3. 历史需要不断地重写  4. 历学哲学的特殊问题  5. 配景论与有限的普遍性  6. 客观性不等于真理性  7“. 实然”与“应然”  8“. 狼的自由就是羊的毁灭”?  9. 寻找普世的评价标准  10. 是法理思维,还是科学思维  九 历史之用的特殊性 1. 历史有什么用?  2. 记忆的自然作用  3. 遗忘也是生活所必需  4. 求真第一,还是致用优先?  5. 不论真假,都有效用?  6. 历史之用的虚拟性  7. 历史该怎么用?  8. 史学的异化和社会良心  9. 历史学家的责任  10. 如何遏制历史之滥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