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初翻译家翻译伦理模式构建及其影响研究

民初翻译家翻译伦理模式构建及其影响研究

  • 字数: 200
  • 出版社: 知识产权
  • 作者: 涂兵兰|责编:王颖超
  • 商品条码: 97875130681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国初期是近代翻译史上翻译高潮时期,翻译家 的翻译风格随社会文化伦理各种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嬗 衍而变化。本书主要以民初翻译家群体为研究对象, 通过追踪他们的教育经历和生存环境,探讨其翻译目 的和翻译价值观,考察其在翻译过程中所服务的对象 及翻译策略,从而归纳出不同的翻译伦理模式,并讨 论了其翻译作品对于现代文学文化生成和发展之影 响。 本书适合国内外从事翻译学、伦理思想史、文学 等方面的研究学者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民初翻译家的社会伦理 2.1 政治思想伦理 2.2 经济伦理 2.3 翻译职业伦理 第3章 民初翻译家的个人伦理 3.1 作为“士人”的伦理 3.2 作为知识分子的伦理 3.3 作为翻译家的伦理 第4章 民初翻译家的翻译伦理关系 4.1 民初翻译家与作者的伦理关系 4.2 民初翻译家与读者的伦理关系 4.3 民初翻译家与赞助人的伦理关系 第5章 民初翻译家的三种翻译伦理模式 5.1 牧师型翻译伦理模式 5.2 贱民型翻译伦理模式 5.3 探索型翻译伦理模式 第6章 民初翻译家翻译伦理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6.1 作为文学物质外壳的语言 6.2 作为文学精神依归的主题 6.3 作为艺术图式的小说结构 6.4 作为述说形式的叙事角度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胡适翻译作品(1912-1927年) 附录2 鲁迅翻译作品(1912-1927年) 附录3 周瘦鹃翻译作品(1912-1927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