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丝路上的华夏饮食文明对外传播

丝路上的华夏饮食文明对外传播

  • 字数: 519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杜莉//刘彤//王胜鹏//张茜//刘军丽|责编:翟金明
  • 商品条码: 978701021142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7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古代丝路上华夏饮食文明的对外传播,其途径、 内容、区域以至传播者有着不同的特点与规律。本书 详细地叙述了其传播过程中,从中原到边疆,从边疆 至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途径及相关细节,非常直观且概 括地为我们展示了华夏饮食文明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传 播和发展的情景,有经有纬、有史有论,地分亚欧乃 至美非,时间由古代延伸到现代,构成一个较为完整 的体系,丰富了丝绸之路、饮食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 内容,对当今华夏饮食文明及华夏文明对外传播、 “一带一路”建设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一、“丝绸之路”的概念及内涵 二、华夏饮食文明的含义及特点 三、研究范围与研究状况 四、研究方法及价值、意义 第一章 西北丝绸之路与华夏饮食文明对外传播 第一节 先秦至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发展期、 一、商周先民与粟、黍、稻向西传播 二、大月氏西迁阿姆河与华夏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 三、张骞“凿空西域”与桃、杏、梨等水果及家畜的西传 四、汉朝轮台等地屯田戍边与食物原料及生产技术的传播 五、汉朝与西域等的朝贡贸易和漆器向西传播 六、楼兰、精绝、高昌等的兴盛与筷、甑的传播 七、汉朝公主和亲乌孙、龟兹与华夏饮食礼俗西传 八、高昌地区的汉族移民与华夏饮食思想的传播 第二节 隋唐时期:鼎盛期 一、河西、高昌移民屯田与稻作在西域的传播 二、波斯商人的丝路贸易与生姜西传 三、粟特、回鹘商人的丝路贸易与茶叶西传 四、安西都护府的设立与食物原料及其生产技术西传 五、唐朝与突厥的和亲、通婚及食物原料生产技术的传播 六、呼罗珊大道的商贸活动与饮食用瓷器的西传 七、中原汉人移民高昌等地与面食制作技艺的传播 八、敦煌文书与药食同源的华夏饮食养生思想传播 九、人员往来与华夏节日习俗在西域的传播 第三节 宋元时期:由浙衰至短暂复兴期 一、党项羌人的崛起与食物原料及生产技术的传播 二、耶律大石创建“西辽”与食物原料及生产技术在中亚的传播 三、回回商人的贸易活动与瓷器在伊利汗国的传播 四、《马可波罗行纪》与华夏饮食品及制作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五、忽思慧《饮膳正要》与食治养生思想在伊利汗国的传播 六、《马可波罗行纪》对元朝饮食礼俗与思想的记录与传播 第四节 明清时期:日渐衰落期 一、陕西商帮的贸易活动与茶在中亚、西亚的兴盛 二、中亚“东干人”与水稻、蔬果及种植技术在中亚的传播 三、明朝与帖木儿的贡赐贸易及瓷器在中亚、西亚的深入传播 四、“东干人”在中亚与华夏饮食品及制作技术的传播 五、“东干人”与华夏饮食礼仪在中亚的传播 第二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华夏饮食文明对外传播 第一节 先秦至汉魏南北朝时期:形成期 一、箕子入朝鲜与井田制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 二、徐福东渡日本与水稻等食物原料及其生产技术的传播 三、中国先民迁移东南亚与黍粟稻及其生产技术的传播 四、卫满朝鲜和武帝置郡与饮食用漆器及其制作技术传入朝鲜 五、使节互访、归化人与饮食器具及其制作技术传入日本 六、汉武帝遣使“黄支国”与早期餐饮器具传播 七、箕子朝鲜时饮食礼仪与习俗的传播 八、儒学传入朝鲜“三国”与儒学典籍包括涉及饮食的典籍传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