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广州站工程总结(上中下)(精)

新广州站工程总结(上中下)(精)

  • 字数: 2717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编者:贺廿生|责编:刘婷婷
  • 商品条码: 97871122432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19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了新广州站工程从建设决策到组织实施 的全部历程;全面总结了建设管理、勘察设计、工程 施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对工 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教训进行了认真分析。全书共3 册、5篇,第一篇综述;第二篇建设管理;第三篇勘察 设计;第四篇工程施工;第五篇科研与技术创新。为 完善我国铁路客站设计、施工技术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 第一篇主要介绍了建设目的、意义、程序与决策 、工程与建设概况,以及项目总体情况,经验、体会 、建设性意见等。 第二篇主要介绍了标准化管理体系、设计管理、 质量与安全、施工组织、投资控制、征地拆迁、环境 保护、工程监理、工程咨询、文明施工、建设协调、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等。 第三篇主要介绍了项目选址、概念建筑方案国际 招标、建筑方案优化调整、建筑造型优化,以及站房 桥梁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客运服务系统设计 、工程接口设计、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设计、经验 体会与问题探讨等。 第四篇主要介绍了站房桥梁、轨道、高架站台、 站房基础、钢结构及钢管混凝土结构、高架候车层预 应力及型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幕墙、吊顶、地 面石材、消防系统、机电设备安装、高性能混凝土施 工,以及高架站台板“吊模法”施工、高架候车层钢 筋混凝土结构“跳仓法”施工工法及经验体会与问题 探讨等。 第五篇主要介绍了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组织实施。 科研项目对工程的指导作用和成果的工程化应用、申 报科研成果奖、技术创新等。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的专业设计、 施工人员参阅。
目录
上册 第一篇 综述 第1章 综述 1.1 建设目的和意义 1.2 建设项目总体目标 1.3 建设程序与决策 附录A《关于加快广东省铁路建设等问题的会议纪要》(铁办函[2003] 539号) 附录B《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审批广州铁路枢纽新广州客站及相关工 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的通知》(发改交运[2004]1502号) 附录C《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审批广州铁路枢纽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可行 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的通知》(发改交运[2004]2356号) 第2章 工程概况 2.1 主要自然特征和地质概况 一、主要自然特征 二、地质概况 2.2 主要技术标准 一、站前工程 二、站房工程 2.3 主要工程特点和工程数量 一、主要工程特点 二、主要工程数量 第3章 建设概况 3.1 参建单位及任务划分 一、建设单位 二、勘察设计单位 三、咨询单位 四、监理单位 五、施工单位 3.2 建设过程 一、立项决策(2003~2006年建设过程事项) 二、勘察设计 三、工程实施 四、竣工验收 附录D《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委托建设管理协议》 第4章 综合评价 4.1 总体情况 4.2 经验和体会 一、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必须体现功能性和实用性原则 二、多种高新技术集成体现了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 三、站房建筑方案采用国际招标体现了先进性和前瞻性原则 四、极富岭南特色芭蕉叶建筑造型体现了文化性和标志性原则 五、15台28线的规模体现了经济性和合理性原则 六、站桥合一的大跨度结构营造了开敞舒适的室内大空间独具匠心 七、取消高架候车层采光井增大高架候车区面积切合客观要求 八、南北咽喉区路改桥变更设计效益明显 九、土建施工总承包及监理采用联合体招标是项目建设的需要 十、施工组织科学、合理、针对性强 4.3 建设性意见 一、高铁车站应尽可能靠近城市中心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