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语动态范畴的历时发展研究

汉语动态范畴的历时发展研究

  • 字数: 487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杜道流|责编:郭星儿
  • 商品条码: 97870102165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7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除绪论外,主体部分共分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从理论来源及其发展,近代汉语动态范畴及动态助词研究、现代汉语动态范畴及动态助词研究三个方面对学界关于汉语动态范畴的研究进行概括和评述。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对《敦煌变文》《朱子语类》《元刊杂剧三十种》《老乞大》等著作中动态标记的语法化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和分析。第六章从历时角度对汉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已然”“发生”“先时”“持续”“经历”五个主要动态范畴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总的结论是:汉语动态范畴萌芽于魏晋,经过由唐至宋的发展,到元明时期逐渐成熟。然各范畴发展不仅时间先后不一,发展路径也各不相同。“经历”范畴出现最早,其来源也较为单一,但经历了由合到分的过程;“已然”范畴唐初开始萌芽,但早期来源却是多头并进的,经历了由分到合的发展路径;“持续”范畴则来源稳定,发展较为缓慢,直到明代中后期才明确下来。此外,从汉语动态范畴标记的发展来看,几乎所有标记词都出现过跨范畴充当标记手段的现象,说明汉语动态范畴的发展长期处于系统调整过程之中,各范畴早期的意义是混沌的,范畴之间边界也是模糊的,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才成为意义明晰、标记手段明确独立范畴。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汉语动态范畴研究概况 第一节 汉语动态范畴理论探讨 第二节 对近代汉语动态范畴和动态助词的研究 第三节 对现代汉语中动态助词的专题研究 第四节 总评 第二章 《敦煌变文》动态标记的语法化状况 第一节 《敦煌变文》“完结”类词语的标记化状况 第二节 《敦煌变文》“得失”类词语的标记化状况 第三节 《敦煌变文》“移位”类词语的标记化状况 第四节 《敦煌变文》中“着(著)”的标记化状况 第五节 《敦煌变文》中“将”的标记化状况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朱子语类》动态标记的语法化状况 第一节 《朱子语类》“完结”类词语的标记化状况 第二节 《朱子语类》“得失”类词语的标记化状况 第三节 《朱子语类》“移位”类词语的标记化状况 第四节 《朱子语类》中“着(著)”的标记化状况 第五节 《朱子语类》中“将”的标记化状况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元刊杂剧三十种》动态标记的语法化状况 引言 第一节 《元刊杂剧三十种》“了”的标记化状况 第二节 《元刊杂剧三十种》“得失”类词语的标记化状况 第三节 《元刊杂剧三十种》“移位”类词语的标记化状况 第四节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着”的标记化状况 第五节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将”的标记化状况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老乞大》四种版本中的动态标记的比较 第一节 《老乞大》中“了”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 《老乞大》“的、得”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 《老乞大》中“过”的发展情况 第四节 《老乞大》中“来”的发展情况 第五节 《老乞大》中“着(著)”的发展情况 第六节 《老乞大》中“将”的发展情况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语动态范畴的历时发展 第一节 汉语“已然”范畴的主要来源及其发展 第二节 “发生”范畴的产生与消亡 第三节 “发育不良”的汉语“先时”范畴 第四节 汉语持续范畴的历时发展 第五节 汉语“经历”范畴的历时发展 第六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