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转型与走向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转型与走向

  • 字数: 20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雪松|责编:王衡
  • 商品条码: 97875203535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7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时期文学批评在中国社会基本结构发生巨变的大语境下呈现出空前异彩纷呈的盛况,形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激荡、最活跃的景观之一。文学批评在指导文艺创作、引导读者阅读、建构文艺理论乃至担当思想启蒙、谋划中国文化之未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它进行梳理和总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1批评形态:由整体走向分裂,2批评格局:由三足鼎立走向多元分化,3批评范型:由审美批评转向文化批评,4批评范式:由感性批评走向学理批评,5批评理论话语:由弘扬“现代性”到反思“现代性”, 6批评品格:由精英批评走向世俗化批评。
目录
第一章 文学批评的形态:由整体走向分裂 第一节 主潮批评缺席、中心批评瓦解 第二节 多元价值的交汇与冲突 第三节 丰富中的贫困 第二章 文学批评的格局:由三足鼎立走向多元分化 第一节 作协批评的衰微 第二节 学院、媒体批评崛起,作家批评和网络批评引人注目 第三节 建立多元互补的批评格局 第三章 文学批评的模式:由感性批评走向理性批评 第一节 从感性的张扬到理性的呼唤 第二节 批评的知识化、理论化 第三节 让思想穿上美丽的外衣 第四章 文学批评的视角:由审美批评的内视角走向文化批评的外视角 第一节 文化批评登场、审美批评淡出 第二节 文化批评拓展了文学批评阐释空间,从更高意义上回到外部研究 第三节 周边话语的繁复与本体话语的荒芜 第五章 文学批评的理论话语:由“弘扬现代性”走向“反思现代性” 第一节 新启蒙主义思潮与启蒙主义的式微 第二节 90年代文学批评对现代性的重估 第三节 如何反思“启蒙”“现代性” 第六章 文学批评的品格:由精英批评走向世俗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世俗化、平面化的语境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世俗化、平面化 第三节 文学批评困境与出路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