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布尔塞维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布尔塞维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 字数: 36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志靖|责编:安芳
  • 商品条码: 97875203563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3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布尔塞维克》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创办的中共中央理论机关刊。本书选取《布尔塞维克》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布尔塞维克》所载文章内容的考察,探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及其策略的不同解读,探讨其成败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正确认识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重点考察《布尔塞维克》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动力、中国革命领导权、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武装斗争、中国苏维埃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等事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革命基本问题的早期探索过程,同时它也受到当时急躁、冒进的“左”倾思想的影响,最后科学地评价它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及局限性。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综述 第一章 《布尔塞维克》概述 第一节 《布尔塞维克》的创刊 一 《布尔塞维克》的创刊背景 二 《布尔塞维克》的办刊宗旨 三 《布尔塞维克》创刊号的问世 第二节 《布尔塞维克》的运作 一 《布尔塞维克》的管理模式和编撰群体 二 《布尔塞维克》的栏目和经费 三 《布尔塞维克》的出版和发行 第三节 《布尔塞维克》的停刊 一 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统治 二 国民党严厉的书刊审查制度 三 《布尔塞维克》的停刊 第二章 《布尔塞维克》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的探索 第一节 《布尔塞维克》与中国社会性质 一 中国社会性质论争的历史文化语境 二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 第二节 《布尔塞维克》与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 一 探索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的背景 二 关于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的论述 第三章 《布尔塞维克》与中国革命动力的探索 第一节 工人阶级 一 揭露工人阶级悲惨的生存状态 二 揭露国民党御用工会的欺骗性 三 建立赤色工会,组织工人斗争 第二节 农民阶级 一 对农民阶级的分析 二 对富农问题的探索 第三节 小资产阶级 第四节 民族资产阶级 第四章 《布尔塞维克》与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的探索 第一节 《布尔塞维克》与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 第二节 《布尔塞维克》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 第五章 《布尔塞维克》与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的探索 第一节 《布尔塞维克》与中国革命对象 一 “打倒帝国主义 二 对国民党的批判 第二节 《布尔塞维克》与中国革命任务 第六章 《布尔塞维克》与武装斗争的探索 第一节 《布尔塞维克》与武装斗争 一 宣传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二 报道各地武装暴动 第二节 《布尔塞维克》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探索 一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宣传 二 宣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影响 第七章 《布尔塞维克》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探索 第一节 《布尔塞维克》对苏俄苏维埃的宣传 一 介绍十月革命经验 二 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第二节 《布尔塞维克》对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探索 一 报道中国苏维埃运动 二 探索中国苏维埃政权性质 第八章 《布尔塞维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第一节 《布尔塞维克》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 一 批判托陈取消派 二 批判第三党 三 批判国民党改组派 第二节 《布尔塞维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 一 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 二 介绍和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论著 三 积极推介马克思主义书报刊物 第九章 《布尔塞维克》与三次“左”倾错误 第一节 《布尔塞维克》与瞿秋白“左”倾盲动错误 一 鼓吹革命高涨 二 宣传“以城市为中心”的工农总暴动 三 全盘否定三民主义 四 批判“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节 《布尔塞维克》与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 一 宣传“第三时期”理论 二 宣传“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 三 批判“立三路线 第三节 《布尔塞维克》与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一 宣传教条主义思想 二 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严重冲击 第十章 《布尔塞维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及局限性 第一节 《布尔塞维克》与其他革命刊物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之比较研究 一 《布尔塞维克》是对《向导》周报的继承和发展 二 《布尔塞维克》与《中国青年》《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在宣传上各有侧重 三 《布尔塞维克》与同期的《红旗》《红旗日报》《红旗周报》等中共中央机关刊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互为补充 第二节 《布尔塞维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一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 二 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贡献 第三节 《布尔塞维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局限性 一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局限 二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局限性的原因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