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无为(早期中国的概念隐喻与精神理想)(精)/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

无为(早期中国的概念隐喻与精神理想)(精)/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

  • 字数: 287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美)森舸澜|责编:刘旭//黄驰//冯媛|总主编:吴根友//万百安|译者:史国强
  • 商品条码: 978754731600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2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就主题来说,旨在系统地描述作为个人的精 神理想的“无为”或“轻松自如”,在战国时期中国 人的思想里所起的作用,再现无为充当道家和儒家共 同理想的过程,同时揭示其固有的概念矛盾,因为这 种矛盾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演进。就方法论而言, 本书希望用当代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古代中国人的思 想,这种想法未必成熟。本书专门研究战国时期的中 国,但与其主题和方法论相关的讨论,必然超出对古 代中国的研究范围,甚至会扩展到晚近东亚宗教思想 或西方所谓道德伦理传统,凡是对此感兴趣的读者, “无为”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就不陌生,也可谓息息 相关,与此同时,概念隐喻研究法——乃至此法所依 据的“涉身现实主义”的原理——还能为比较思想研 究、甚至一般的人文科学,提供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方 法论工具。
目录
丛书总序 中译版序 英文版序 凡例 导论 第一章 作为概念隐喻的无为 第二章 以德为安:《论语》的无为 第三章 自然:《老子》的无为 第四章 方术:《内业》的无为及墨家对无为的拒绝 第五章 养端:《孟子》的无为 第六章 虚:《庄子》的无为 第七章 直枸木:《荀子》的无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