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十七年小说中的民族记忆

十七年小说中的民族记忆

  • 字数: 118
  • 出版社: 上海大学
  • 作者: 赵怀坤|责编:陈强
  • 商品条码: 978756713783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52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族记忆研究”(项目编号:12AZD089)结项成果之一。主要从民族记忆的角度考察 “十七年”文学的特殊性。在所描述的重大历史变迁、社会事件中,蕴含着一种“深层”和“表层”文化心理结构所交融其中的民族记忆,它对传统文学内容和形式有着集成和转化,服务于文学所要现的主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本书梳理了“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相关研究,各章分别讨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民族记忆的各种呈现方式:战争记忆、情感记忆、苦难记忆、审美记忆等等。
作者简介
赵怀坤 ?著作责任者(著) 赵怀坤:男,文学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社科院在读博士。 研究领域是中国当代文学与民间文学。曾于《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俯瞰小说世界的眼睛——<飘窗>解读方式之一种》。
目录
序 导言 第一节 何为民族记忆? 第二节 民族记忆与中国当代文学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民族记忆视角的引入 第一节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研究状况 第二节 对“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民族记忆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民族记忆研究视角 第二章 “十七年”小说中的苦难记忆 第一节 被“遮蔽”的苦难 第二节 苦难记忆的“克服” 第三节 记忆的溯源与重补 第三章 “十七年”小说中的战争记忆 第一节 从传统战争到现代革命战争 第二节 战争记忆的传承方式 第三节 战争里的英雄记忆 第四章 “十七年”小说中的伦理与情感记忆 第一节 乡村伦理的旧梦与新质 第二节 恋地:一种情感记忆 第五章 审美记忆与文学形式 第一节 “史传意识” 第二节 “原型”的书写 第三节 赵树理“评书体”的自觉 第四节 小说中的通俗性 附论:昨日重现的价值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