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以重庆为例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以重庆为例

  • 字数: 156
  • 出版社: 知识产权
  • 作者: 张琳//杨毅|责编:石红华
  • 商品条码: 97875130676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0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 会上强调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 解决深度贫困问题。2017年各地市扶贫攻坚任务将基本完 成,扶贫重点区县整体“脱帽”,但是脱贫攻坚仍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随着针对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攻 坚工作的全面展开,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扶贫脱贫矛盾亟 需在扶贫理念、扶贫理论和扶贫机制上有新的突破,为此 亟需探索与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更加坚定精准有效脱贫攻坚 长效治理的新举措与阻隔深度贫困再生产的新思路。
目录
第一章 扶贫之变:思想与政策变迁1 第一节 扶贫思想变迁 (一)物质扶贫到科学扶贫 (二)救济扶贫到内源扶贫 (三)粗放扶贫到精准扶贫 (四)对象精准到需求精准 第二节 扶贫政策变迁 (一)扶贫政策的计量分析 (二)扶贫政策的内容变迁 第三节 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文本挖掘 (一)数据与研究方法 (二)结果呈现与分析 第二章 他山之石:深度扶贫实践经验 第一节 国外深度扶贫经验 (一)韩国精锐农业人才培养 (二)巴西\"发展极\"扶贫战略 (三)印度\"包容性增长\"扶贫模式 第二节 国内深度扶贫经验 (一)陇南电商精准扶贫 (二)广西河池整乡推进 (三) 山西吕梁造林专业合作社 (四)重庆彭水县交通扶贫 第三章 扶贫之难:重庆深度贫困现状 第一节 重庆深度贫困乡镇简析 (一)基本经济状况 (二)深度贫困乡镇特征 第二节 深度贫困乡镇致因分析 (一)自然条件较差 (二)制度与体制的安排 (三)基础设施不健全 (四)劳动力水平不足 (五)人口受教育水平不高 (六)既往秩序与文化的消解加重贫困负担 第三节 深度贫困乡镇扶贫难点 (一)贫困人口愈发分散 (二)政府主导的扶贫缺点显露 (三)部分地区与群体发展潜力不足 (四)脱贫意识与动力不足 (五)发展动力延续能力不足 第四章 扶贫之策:重庆深度扶贫实践 第一节 优化贫困乡镇基础设施 (一)推行异地搬迁 (二)改善交通条件 (三)完善医疗设施 (四)优化水电网络设施 第二节 构建多维深度扶贫体系 (一)聚扶贫之力 (二)施扶贫之为 第三节 完善深度扶贫支撑机制 (一)深度扶贫的资金支撑机制 (二)深度扶贫的人才支撑机制 (三)深度扶贫的组织支撑机制 (四)深度扶贫的信息支撑机制 第五章 扶贫之实:重庆深度扶贫实证 第一节 深度贫困乡镇扶贫的特色经验 (一)三义乡\"两委统筹\"之创 (二)中益乡\"三变改革\"之探 (三)鸡鸣乡\"文化治理\"之试 第二节 深度贫困乡镇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规划落地较为困难 (二)扶贫产业带动能力较弱 (三)扶贫项目成为面子工程 (四)贫困地区与外界市场联系较弱 (五)易地扶贫搬迁效益有限 (六)扶贫需求增加与扶贫干部能力矛盾凸显 (七)其他扶贫问题 第六章 长效之路:深度贫困乡镇扶贫治理模式 第一节 创立现代化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一)改变产业经营模式 (二)走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三)制定产业长远规划 第二节 构建多元扶贫治理体系 (一)\"两委\"协同下的村民自治发展 (二)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多元参与扶贫 (三)构建多元扶贫治理体系 第三节 实现乡村文化治理 (一)挖掘乡贤文化资源 (二)建立乡村内生型文化自组织 (三)形成乡村治理价值规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