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第2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第2版)

  • 字数: 467
  • 出版社: 上海教育
  • 作者: 编者:杨青松//曹鸿鹤|责编:朱剑茂//顾翊
  • 商品条码: 9787544498401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3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突破和分类 文本阅读训练。方法突破针对性强,对提高中学生的阅读 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分类文本阅读选文独特,所设训 练题紧扣考纲,答案解析准确。
作者简介
杨青松,青岛二中名牌教师、青岛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导师,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履获“青岛市教育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二中教学专家”“青岛二中科研专家”“青岛市教育人才培训学院‘首席教师’”等称号。
目录
第一章 知识梳理 第二章 考点分析与方法突破 第三章 分类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类训练平台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中国美学与传统国家政治 (三)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四)“类型学”视野下的宗族制度研究 (五)中秋是归途 (六)清明节文化内涵的再认识 (七)一砖一瓦亦风华 (八)七弦妙制有洞天 (九)庭院无风花自飞——邵雍击壤体的渊源与体式 (十)伊秉绶的空间思考 (十一)画竹:越名教而任自然 (十二)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 (十三)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十四)法律工具主义 (十五)谈谈“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 (十六)“脊兽” (十七)“流寓” (十八)悲剧心理学 (十九)曲院风荷 (二十)“中华文学” (二十一)科举制 (二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二十三)母语怎可成为“繁盛的荒原” (二十四)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 (二十五)艺术活动与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是不同的 (二十六)我们读经典,要有人文情境参与其中 (二十七)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二十八)“道法自然” (二十九)中国缺少创世神话 (三十)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 (三十一)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三十二)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类训练平台 散文类 (一)一个失血的村庄 (二)野草斜阳清平川 (三)山城 (四)清粥 (五)峭壁上的树 (六)梅香正浓(节选) (七)品味泰山 (八)胡杨树 (九)空山鸟语 (十)听雨的奢侈 (十一)前方 (十二)湖畔 (十三)绝版的周庄 (十四)祖传青瓷碗 (十五)多年父子成兄弟 (十六)老哥哥 (十七)书趣 (十八)梧桐 (十九)庄周的燕子 (二十)雨的四季 (二十一)天真 (二十二)乐山大佛 (二十三)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二十四)安魂之境 (二十五)武夷山——我的读后感 (二十六)沉船 (二十七)愁乡石 (二十八)寒山寺 文学评论 (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柳永于词的贡献 (三)司马迁的《史记》 (四)传统文化何处寻 (五)戏曲的脸谱 (六)空白 (七)凄与悲的距离 (八)唐诗过后是宋词 (九)对草的另一种阐释 (十)王维的境界 (十一)陶公祠的菊花 思想评论 (一)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二)伟大与渺小 (三)曲阜寻根 (四)虎赋 (五)“潇洒” (六)流浪与回归 (七)精神平衡 (八)玩物丧志的成都 (九)中国的月亮 (十)竹思 (十一)时间 (十)感动是一种养分 (十三)儿童如诗 (十四)“司马迁算老几”的反思 (十五)诗化人生 小说、戏剧 (一)母语 (二)裱画徐 (三)归来 (四)母亲的《锁麟囊》 (五)苏庭梅 (六)母爱 (七)对台戏 (八)风景 (九)评选 (十)玛菲尔的秘密 (十一)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十二)人生的波澜 (十三)账单 (十四)隐瞒 (十五)牛 (十六)传家宝 (十七)关汉卿(节选) (十八)吝啬鬼(节选) (十九)陈毅市长(节选) (二十)暴风雨(节选)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类 (一)韩国人质事件 (二)重新构建中国国家形象 (三)温家宝答记者问 (四)白岩松:从激情的平安大道走向理性的四环路 (五)一个治疗“网瘾”的成功案例 (六)于丹访谈 (七)公益创业 (八)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 (九)共享单车 (十)深度贫困 人物传记 (一)画家齐白石 (二)罗曼·罗兰 (三)熊十力的牛脾气 (四)怀疑与激变——解读毕加索 (五)火中取栗的人 (六)袁隆平奇遇记(节选) (七)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 (八)汤道耕 (九)驯火者 (十)语言学家王力 (十一)丁西林:君子不器 (十二)回忆陈寅恪先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