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五行原论(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精)/杨儒宾著作集

五行原论(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论)(精)/杨儒宾著作集

  • 字数: 318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杨儒宾|责编:徐卓聪
  • 商品条码: 978753259492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97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五行原论——先秦 思想的太初存有论》的“ 五行”不是传统自然科学 意义下的概念,也不是天 人感应说下的神秘论述, 而是一种原初的物的想像 。本书透过“圣显”的概念 ,重构中国早期的物论, 指出太极、风气、阴阳、 金、木、水、火、土皆有 体道的意义,道因物而显 ,哲人因物以明道。 “五行”可作为“物”的总 代表,其范围由“五行”进 入“两仪”的“阴阳”以及更 精微的“气”“浑沌”等领域 。杨儒宾将“五行”视为太 初时期神圣的主要展现场 域,圣人物中,道在五行 。这些圣显之物构成了先 秦时期诗歌隐喻的主要来 源,也开启r后世“体用不 二”、“道气为一”“显微无 间”诸说的先声。 《五行原论——先秦 思想的太初存有论》依浑 沌(太极)—气—两仪( 阴阳)—五行的次序展开 ,这样的结构可视为神话 版的宇宙论,也可视为另 类的《太极图说》,遥远 地印证了后世周敦颐、张 载、王夫之的道论之兴起 。《五行原论》的“原”字 既指原初的时间,也指价 值意义的始源之义。
目录
大陆版前言 序言 楔子 “不在五行中”的“五行” 壹 导论:五行原论与原物理 一、叩问五行 二、五行三貌 三、圣显与力显 四、流形与原型 五、言一气一志主体与物的想像 六、结论:“五行”余韵 贰 浑沌与创造 一、浑沌之源:天山的帝江 二、宇宙蛋 三、凿破浑沌之一:原始巨灵 四、凿破浑沌之二:水、风与气 五、光明之歌:太阳与宇宙山 六、结论:创造的原型 叁 气的考古学——风、风气与玛纳 一、云气之外 二、四方风与时空架构 三、风土、风气与风俗 四、作为生命力的“气”之出现 五、玛纳与精气 六、服气、行气与养气 七、结论:盈天地皆气也 肆 从明暗到阴阳 一、前言:二元论之源 二、阴阳相偶 三、老子的皦昧重玄 四、庄子的明白入素 五、儒家政教的钦明文思 六、明德与明命 七、理智之光的两种解读:老庄与荀子 八、结论:阴阳的兴起 伍 刑—法、冶炼与不朽——金的原型象征 一、前言 二、兵神与文明 三、刑一型的矛盾统一 四、冶炼与转化 五、悠久与不知老 六、金丹的追求 七、结论 陆 创生、深奥与消融——水的原型象征 一、前言:原型中的原型 二、孔门之仁与水的生命象征 三、动能之水与平准之水:孟荀的例子 四、道家“水”的玄奥之义 五、五行学说与《管子》的水思想 六、结论 柒 太极、通天与正直——木的原型象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