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金融业发展研究(1949-2018)(精)/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丛书

中国金融业发展研究(1949-2018)(精)/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丛书

  • 字数: 360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 作者: 兰日旭|责编:刘烨|总主编:武力
  • 商品条码: 97875680540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1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中国金融源于革命战争时期成立的金融组织和 开展的金融市场业务。新中国成立至今的70年间,我 国金融业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进过程,大致分为 两个大的阶段。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国在革命战争 时期金融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新老解放区金融的整 合,构建起新中国的金融体系,之后为适应社会经济 体制的需要,迅速确立以“管资金”为职能的相对单 一的金融体制。改革开放后的40年,中国金融渐趋实 现了由“管资金”向“调市场”的转变,形成了以中 国人民银行为中心,功能齐全、形式多样、分工协作 、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利用金融职能的转换 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35年的高速增长。而在当前经济 结构调整等方面,互联网金融引领的“互联网+”模式 无疑引发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鲶鱼效应”,金融领域 创新迭出,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等众多支领域开始 领先于国际水平;而普惠金融体系的确立,又使金融 职能越来越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作者简介
兰日旭,福建武平人,经济学博士,2007年曾在日本冈山大学经济学部研修。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金融理论与近现代金融史、中外经济关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六项,参与 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等八项。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中国金融现代化之路》(商务印书馆,2005年)、《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及绩效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获得2014年第二届金融图书“金羊奖”、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经济强国之路——中国经济地位变迁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Modern BankingSystem from the Late Qing Era to the 1930s(Vol.1,2)(EnrichProfessional Publishing,2015)等五部学术著作;参编《新巾国经济发展60年》(人民出版社,2009年)、《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中国金融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等六部著作。
目录
绪论 一、新中国金融发展轨迹 二、新中国金融发展特征 三、新中国金融变迁经验 四、本书结构 五、相关说明 第一部分 新中国建立初期金融的发展 第一章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渊源 一、革命战争时期的金融业 二、抗日根据地的金融业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金融业 第二节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一、人民币制度的统一 二、新中国金融体系的组建 三、外汇体制的确立 第二章 新中国金融对国民经济恢复的贡献 第一节 平息通货膨胀 一、建国初期通货膨胀的缘由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二节 国民经济恢复中的金融功能 一、信贷政策的调整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二、灵活应用利率杠杆 第三节 外汇、保险业务的顺利开展 一、保险业务的开展 二、外汇业务的发展 第二部分 计划经济时期金融业的曲折发展 第三章 “大一统”金融体制的形成与变化 第一节 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 一、银行体系的整合 二、农村金融体系的调整 三、保险体系的变迁 第二节 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管理体制的建立 一、统存统贷制度的形成 二、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 三、货币投放回笼制度的建立 四、高度集中的利率与汇率管理体制的建立 第四章 计划经济时期金融业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一五”期间的金融业 一、金融管理体制的调整 二、人民币制度的完善与调整 三、金融业务的发展与规范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的金融业 一、金融管理体制的失误与纠正 二、货币失调与治理 三、金融业的变化与调整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及拨乱反正时期的金融业 一、金融管理体制的冲击 二、货币稳定性的冲击与整顿 三、金融业务的冲击与变化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