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强震下金属结构的超低周疲劳破坏

强震下金属结构的超低周疲劳破坏

  • 字数: 300
  • 出版社: 同济大学
  • 作者: 贾良玖//葛汉彬|责编:马继兰
  • 商品条码: 97875608878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8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二十年来,地球进入强震周期,金属材料在超 低周疲劳加载下的延性断裂问题成为金属结构领域的 前沿热点问题之一。本书主要阐述金属结构在地震等 超大塑性循环加载下的延性破坏机理、理论分析模型 、数值仿真模拟方法以及相关理论在金属材料、构件 、节点和结构层面的应用,是作者近10年来相关研究 成果的荟萃。 这本书面向的读者包括对金属结构感兴趣的本科 生、研究生、研究钢和铝合金结构的研究人员,以及 涉及循环大塑性加载相关应用的结构工程师。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超低周疲劳的内涵 1.1.2 钢构件和节点的屈曲后超低周疲劳破坏 1.1.3 钢框架焊接梁柱节点的超低周疲劳破坏 1.2 延性断裂 1.2.1 简介 1.2.2 结构工程中延性断裂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标 1.4 本书框架内容 第2章 单调加载下大应变域的结构钢应力-应变特性 2.1 概述 2.2 颈缩后真实应力-真实应变 2.2.1 真实应力-真实应变的定义 2.2.2 颈缩发生的条件 2.2.3 简单修正法 2.2.4 加权平均法 2.2.5 修正加权平均法 2.3 试验 2.3.1 材料 2.3.2 材性试件设计 2.3.3 加载及测试方案 2.3.4 试验结果 2.4 数值模拟 2.5 试验和模拟结果对比 2.6 小结 第3章 大塑性应变循环加载下结构钢的本构特性 3.1 概述 3.2 金属循环塑性模型 3.2.1 金属塑性模型数学原理相关综述 3.2.2 Prager模型 3.2.3 Chaboche随动强化模型 3.2.4 Yoshida-Uemori模型 3.2.5 改进的Yoshida-Uemori模型 3.3 试验 3.3.1 材料 3.3.2 试件设计 3.3.3 试件形状 3.3.4 测试方案 3.3.5 沙漏形试件的加载历史 3.4 数值模拟 3.5 试验结果和数值结果对比 3.6 含预应变试件的滞回特性 3.7 小结 第4章 单调加载下结构钢的裂纹萌生 4.1 概述 4.1.1 研究背景 4.1.2 预测延性断裂的方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