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哲学通史简编/通识文库

中国哲学通史简编/通识文库

  • 字数: 406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冯契|编者:陈卫平|责编:杨柳青
  • 商品条码: 97871080672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3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冯契的两种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 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缩编本。 虽是缩写,但不是简单的缩写,还加入了陈卫平先生 的思考心得。全书运用哲学史和哲学相统一的研究方 法,系统梳理了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介绍了从远古 夏商西周时期到元明清近现代时期中国有代表性的哲 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为读者展现了从古至今中国哲 学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第三节 “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 第一篇 先秦 第一章 儒、墨、道、法诸子的兴起 第一节 孔子的仁知统一学说 第二节 墨子及儒墨之争——经验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第三节 《老子》:“反者道之动”——辩证法否定原理的提出 第四节 《孙子兵法》以及法家之初起 第二章 百家争鸣的高潮 第一节 《管子》:法家和黄老之学的合流 第二节 儒法之争与孟子性善说 第三节 庄子:“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相对主义反对独断论 第四节 名家“同异”“坚白”之辩——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对立 第五节 后期墨家的名实观和自然观 第三章 先秦哲学的总结阶段 第一节 荀子对“天人”“名实”之辩的总结——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节 韩非:“不相容之事不两立” 第三节 《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朴素的对立统一原理的确立 第四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辩证逻辑的比较法运用于具体科学 第一篇小结 第二篇 秦汉至清代(鸦片战争前) 第四章 独尊儒术与对儒家神学的批判 第一节 董仲舒和《淮南子》——目的论“或使”说与机械论“或使”说的 对立 第二节 王充:唯物主义的“莫为”说反对“或使”说 第五章 玄学与儒、道、释的鼎立 第一节 王弼“贵无”说和裴颁《崇有论》 第二节 嵇康对宿命论的挑战 第三节 《庄子注》:“有而无之”——“独化”说反对形而上学的本体论 第四节 葛洪的道教哲学和僧肇的玄学化佛学 第五节 范缜对“形神”之辩的总结——唯物主义质用统一原理的运用 第六章 儒、道、释合流的趋势 第一节 天台宗:“三谛圆融”和“无情有性” 第二节 法相宗论“一切唯识”与华严宗论“法界缘起”——唯心主义的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第三节 禅宗:佛学儒学化的完成 第四节 李筌道教“盗机”说的唯意志论 第五节 柳宗元、刘禹锡:“天人不相预”与“天人交相胜”——对“力命”之争的唯物主义的总结 第七章 理学盛行和对理学的批判 第一节 周敦颐、邵雍和二程:正统派理学的奠基者 第二节 张载对“有无(动静)”之辩的总结——以气一元论阐发对立统一原理 第三节 朱熹的理一元论体系 第四节 与程朱理学对立的“荆公新学”和“事功之学” 第五节 王守仁的心一元论体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