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本近世小说观念研究--兼论其中国文学思想渊源(精)

日本近世小说观念研究--兼论其中国文学思想渊源(精)

  • 字数: 31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勾艳军|责编:葛洪春
  • 商品条码: 978710114137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2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日本近世小说观念体现出扎根于庶民生活的现世 娱乐主义特征,如沉迷志怪趣味、热衷浮世艳情、重 视物哀审美、追求滑稽讽刺等,但在形式上又时常受 到儒佛提倡的劝惩教诫理念的束缚。中国古代文学思 想对日本近世小说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影 响,小说家及评论家汲取了虚实相半、发愤著书、以 文为戏、寓言讽喻等文学理念的精髓,并结合本人、 本时代、本民族的文化审美需求,赋予了日本近世小 说观念更多特殊的内涵与外延。本书分八个章节,从 不同方面论述了日本近世小说的观念。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节 日本古代小说发展状况概览 第二节 日本近世小说观念的中国文学思想渊源 第一章 “劝善惩恶”小说观的主流地位与文化成因 第一节 德川幕府对儒学的推崇以及文化高压政策 第二节 明清小说创作理论及创作模式的直接影响 第三节 劝善惩恶:曲亭马琴的创作宗旨与评价准则 第四节 劝善惩恶小说观遭遇的抗衡及其衰落趋势 第二章 “虚实”论的多重演进及明清小说理论的浸润 第一节 “怪异趣味”的历史文化溯源及本土化特征 第二节 “正史之余”到“虚实相半”:史传小说的虚实之辩 第三节 曲亭马琴对《三国演义》的移植与虚实考辩 第四节 现世“写实”:质疑与反思、调侃与回避 第三章 “浮世”小说的世情写实与批判意蕴 第一节 “好色”类浮世草子的表象与内涵 第二节 经济类浮世草子的内涵及其认知的深化 第四章 “发愤著书”思想在近世小说领域的传播与变形 第一节 发愤著书思想在日本近世的传播:兼论“寓言说”的流行 第二节 上田秋成的“解闷发愤”说:重人性之愤激、反儒佛之教化 第三节 曲亭马琴对“泄愤”观念的摄取:兼论其历史和社会根源 第五章 “物哀”论在近世的延续及庶民化特征 第一节 “物哀”论的起源、《源氏物语》中的“物哀” 第二节 本居宣长“知物哀”论解析:进步性和局限性 第三节 物哀审美的近世色彩:义理与人情的博弈 第六章 “戏作”心态的盛行与中后期的庸俗化趋势 第一节 初期戏作的中国文学思想渊源及时代特征 第二节 洒落本的戏谑与虚无:兼论浮世草子的影响 第三节 滑稽本的“讽刺”:兼论近世后期町人眼中的儒家文化 第七章 日本古代小说的佛学主题及文化成因 第一节 净土往生:现世救赎与来世关怀 第二节 无常:感性叹息、理性解释、生死观 第三节 因果报应:怪奇趣味与儒佛融合 第八章 日本近世小说家的明清小说评论和中日小说比较论 第一节 日本近世小说家的明清小说评论 第二节 曲亭马琴对《水浒传》的考证与点评 第三节 曲亭马琴对《金瓶梅》的批判性摄取及其文化根源 第四节 曲亭马琴对《水浒后传》的校勘与解读 第五节 曲亭马琴《续西游记国字评》解析 第六节 曲亭马琴读本序跋与李渔戏曲小说论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版 日文版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