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不可遏止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转型/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丛书

不可遏止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转型/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丛书

  • 字数: 400
  • 出版社: 黄山书社
  • 作者: 陈晓明|责编:朱莉莉//郑程|总主编:吴子林
  • 商品条码: 97875461668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从本土性和世界性两个方面阐释了中国20世 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变革,以莫言为研究个案,从回 归传统与乡土叙事、西方现代主义的洗礼、莫言的文 学成就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文学发展既要回归传统 ,又要面向世界这两个向度,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后上大学(1977级),后读研究生,其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工作。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多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著有《表意的焦虑》等10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评论200多篇,200多万字;并在欧美学术刊物Boundary2等发表英文论文多篇。主编编选丛书文丛多种。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文学评论家奖项。1995年至1998年先后在英国、荷兰、德国等地的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做研究和访问讲学。1992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纂的《世界名人录》等辞典。
目录
再版自序 原版自序 导言 镜像的置换:从宏大寓言到剩余文化 上 超级镜像化:新时期的意识形态整合实践 下 剩余的文化:后新时期的话语碎片 第一章 形式本体意识:先锋派的小说叙事 第一节 期望超越:“先锋派”出现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艰难跋涉:“先锋派”的历史轨迹 第三节 有限形式:先锋小说的成就与局限 第二章 重新寻找真实:“新写实主义”的小说意识 第一节 历史前提:文化失范或文学的命运 第二节 集体想象的失落:回到生活事实 第三节 反抗虚构:刻骨的真实 第四节 拆解历史:宿命论与传奇化 第五节 反悲剧:反讽及其价值标向 第六节 走出危机:走向从容启示的时代 第三章 不安的视线:转型期的城市状态 第一节 引言:都市的历史与形式 第二节 都市情绪:景观与状态 第三节 都市意识:对都市的质疑或嘲弄 第四节 都市话语:王朔的城市痞子与市民社会 第五节 新的生活状态:欲望化的都市奇景 第六节 结语:都市小说的前景与小说的新趋向 第四章 无法确证的自我: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 第一节 误置的前驱:新时期的同路人 第二节 无奈的退却:回到日常生活的女性写作 第三节 迷惘的自省:超现实的女性修辞学 第四节 无法面对的现场:消费时代的女性侧面 第五节 结语:依然迷惘的中国女性小说 第五章 表象崇拜:分享剩余意义的叙事法则 第一节 剩余的意义与“新表象”的突现 第二节 表象A:无法穿透的现实外壳 第三节 表象B:在叙事层面上流动 第四节 表象C:生活外形状态的拼贴 第五节 表象D:欲念或感觉的片断 第六节 结语:历史之手完成的表象拼贴 第六章 超过情感:欲望化的叙事法则 第一节 “人”的退场:从爱情到本能 第二节 背景的虚化:没有内在性的历史现场 第三节 情爱的表象化:欲望化的叙事法则 第四节 越过界线的价值标向:后道德状况与女性的祈祷 第五节 欲望化的轴心与历史修辞学 第七章 本土的神话:一种不断被遮蔽的叙事 第一节 假想的超越:历史寓言中的本土 第二节 剥离的真实:回到生存样态的本土 第三节 超距叙述:被语言重新构造的本土 第四节 在历史叙事中重写的本土 第五节 现实、生命境遇与乡村传奇 第六节 两难处境与“超本土化”战略 第八章 意外的合谋:精英与大众的重叠影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