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与育的古今中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教与育的古今中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 字数: 293
  • 出版社: 上海人民
  • 作者: 编者:桑兵//关晓红|责编:谭宇墨凡|总主编:桑兵//关晓红
  • 商品条码: 978720816083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27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 在认定西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之学的时趋下,由分科教学培养起来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所使用的语言概念、知识系统与前人全然不同,他们自以为可以和世界沟通,却越来越失去理解自己先人言行的能力。他们只能透过西洋镜的色彩和曲折,来审视本国的历史文化。这样的理解,无疑包含着多少的误解和曲解。
作者简介
桑兵 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清代以来的学术与思想、近代中日关系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等。 关晓红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广东文史馆馆员,著有《晚清学部研究》《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从幕府到职官 :清季外官制的转型与困扰》《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等,目前研究方向为晚清史与近代政治制度等。
目录
总 说 /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2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 11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 29 分说:“教”与“育”的古今中外 / 47 第一章 终结科举制的设计与遗留问题 / 54 第一节 科举制的改与停 / 55 第二节 科举文体与文风 / 57 第三节 立停科举情非得已 / 63 第四节 融不进学堂的科举考试 / 66 第五节 科举制的其他功能 / 71 结 语 后科举时代的难解之题 / 78 第二章 清末学政改制及其纠葛 / 85 第一节 停科举后学政去留两难 / 86 第二节 学务处与学政孰优孰劣 / 91 第三节 学政改制方案 / 96 第四节 学政的裁改 / 102 结 语 / 113 第三章 清季直省各级新式学务机构的构建—— 以广东为例 / 115 第一节 两广学务处与厅州县学务公所 / 115 第二节 直省提学使司与厅州县劝学所 / 138 第三节 广东咨议局与劝学所 / 158 第四章 晚清的“私塾”话语生成与“私塾改良”活动 / 170 第一节 清末“私塾”话语的形成 / 173 第二节 嘈切错杂的“私塾改良”/ 185 第三节 新话语遭遇活事实 / 200 结 语 / 206 第五章 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 国立广东(中山)大学的建立与变制 / 209 第一节 文化争胜与筹建国立大学 / 210 第二节 学制变更与高专升大 / 222 第三节 广东高等教育界的统一与国立广东大学变制 / 237 第四节 整合与提高 / 250 第六章 政教合一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 260 第一节 政教的分与合 / 261 第二节 乡村建设政教合一的模式与纠葛 / 277 第三节 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合作与分工 / 311 第四节 政教合一的背景和成因 / 327 结 语 / 341 第七章 首都迁移与教育兴革—— 20 世纪 20 年代北京国立大学的合并风潮 / 345 第一节 北京统一前朝野的合并计划与行动 / 346 第二节 统一后“三中”下的“中华大学”/ 351 第三节 北平大学区的推行与反对风潮 / 357 结 语 派系与政潮的纠缠 / 365 第八章 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的萌发与成型 / 373 第一节 顺水推舟 / 375 第二节 形同实异 / 382 第三节 貌合神离 / 386 第四节 同舟共济 / 393 结 语 / 400 征引文献 / 402 人名索引 / 41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