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改革进程中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改革进程中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 字数: 316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张翔|主编:李建平
  • 商品条码: 97875097672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公共服 务,都要求政府部门间关系的协调程度达到较高水平 。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从“碎片化”向“跨部 门协作”的转化已经成为政府部门间运行机制变迁的 基本方向,但这个变迁过程并非自然推进的。政府部 门问的运行机制主要取决于两个层次的逻辑导向:一 是政府职能定位的核心型导向;二是政治生态平衡的 支持型导向。只有这两个层次的逻辑导向协调起作用 ,政府部门间关系才能突破“碎片化”,实现“跨部 门协作”。通过总结中国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建构中 的特点与教训,可以发现,“两层次逻辑导向”的失 衡,以及由此造成的“体制建构一机制调整”失衡是 推进“跨部门协作”的主要障碍。结合上述分析与实 践,张翔著的《改革进程中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提出从宏观思路、中观战略与微观措施三个层面推进 “跨部门协作”的对策体系。
作者简介
张翔福,建福州人,政治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政府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社会主义研究》《经济与社会体制比较》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在《联合早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日报》(评论版)发表多篇时政评论;曾获第三届“ 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国家奖学金;现从事政府改革、执政党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并主持和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部级课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等多个在研课题。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第二章 从“碎片化”到“跨部门协作”:政府部门间运行机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从“碎片化”到“跨部门协作”转化的内在机理 第二节 “碎片化”:一个历史性的政府顽疾 第三节 “跨部门协作”:政府管理的新形态 第四节 从“碎片化”到“跨部门协作”是政府改革的应然趋势 第三章 政府部门间运行机制的“两层次逻辑导向” 第一节 核心型逻辑导向:政府职能定位 第二节 支持型逻辑导向:政治生态平衡 第三节 “两层次逻辑导向”的内在关系 第四章 回顾与反思:政府部门间关系调整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精简机构”中的政府部门间关系 第二节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点:行政反思中的政府部门间关系调整 第三节 “大部门体制”:第二次社会转型的历史尝试 第四节 从“外延式改革”到“内涵式改革”是政府部门间关系调整的基本趋势 第五章 中国政府部门间关系调整的问题与教训 第一节 机制调整:体制改革之外的新视角 第二节 政府职能定位的交错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 第三节 政府职能定位与政治生态平衡之间的失衡化 第六章 比较与参照:西方典型国家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第一节 美国:“联邦-地方”的两层模式 第二节 英国:“协同政府”中的“经纬结构” 第三节 日本:突破“部门主义”的探索 第四节 西方典型国家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的借鉴意义 第七章 “跨部门协作”机制的探索:宏观思路、中观战略与微观措施 第一节 “分层次推进”:建构“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宏观思路 第二节 “三个转变”:“跨部门协作”机制的中观战略 第三节 “五个措施”:“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微观措施 结语 进一步认识政府部门间运行机制的改革意义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