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污染环境罪的客观归责研究

污染环境罪的客观归责研究

  • 字数: 23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冠煜|责编:孔继萍
  • 商品条码: 97875203573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1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的政策精神和“刑事一体化 ”的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 和比较分析法,首先阐释机能主义视野下的环境犯罪 刑事政策,明确目前客观归责论的利弊得失,接着在 犯罪认定层面,研究我国刑法理论语境下过失犯的客 观归责问题,并根据不同主体分别探讨自然人污染环 境罪的客观归责实践和单位污染环境罪的客观归责实 践,最后在刑罚裁量层面,分析污染环境罪的客观归 责与量刑规范化之间的关系。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机能主义视野下的环境犯罪刑事政策 第一节 环境犯罪刑事政策与基本刑事政策 第二节 环境犯罪刑事政策与环境伦理观 第三节 环境犯罪刑事政策与环境犯罪属性 一 关于社会危害性的认定 二 关于行政从属性的认定 三 关于违法性意识的认定 四 关于刑事立法的趋向 第四节 环境犯罪刑事政策与环境刑事法律 第五节 环境犯罪刑事政策与环境刑法的空白罪状 一 空白罪状应当符合环境犯罪刑事政策 二 空白罪状中参照规范的表述应当统一 三 空白罪状的参照规范应当明确环境违法行为核心要件的含义 四 空白罪状与其参照规范应当保持动态一致 第六节 环境犯罪刑事政策与环境刑法中的危险犯 一 遵守刑法谦抑原则 二 以具体危险犯为主 三 以故意危险犯为主 四 配置适当的法定刑 第七节 环境犯罪刑事政策与环境刑法解释 一 恪守罪刑法定原则 二 尽量揭示立法者的原意 三 贯彻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客观归责论的理性反思 第一节 客观归责论之规范论批判 第二节 客观归责论之本体论批判 一 关于对行为创设不被允许的危险规则的批判 二 关于对行为实现不被允许的危险规则的批判 三 关于对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规则的批判 第三节 客观归责论之体系论批判 一 体系定位不够明确 二 问题性思考实际优于体系性思考 第四节 客观归责论与相当因果关系说 一 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危机 二 相当因果关系说的修正 第五节 客观归责方法论的可借鉴性 一 我国关于借鉴客观归责方法论的观点 二 本书关于借鉴客观归责方法论的构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客观归责论再批判与我国刑法过失论的完善 第一节 我国刑法过失论的发展方向之争 第二节 过失犯视角下的客观归责论之批判 一 风险创造关联的判断不具有确定性 二 没有明确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的认定方法 三 未能划定合义务替代行为的适用边界 四 对自我危险案件进行推理的论据不足 五 评价同意他人造成危险行为的法理缺位 六 危险分配理论不应被置于归责体系内 第三节 客观归责论与传统过失论的比较 一 客观归责论与传统过失论的联系 二 客观归责论与传统过失论的区别 三 中间结论 第四节 以新过失论为基础完善我国刑法过失论的构想 一 制定科学的过失犯刑事政策 二 主要根据新过失论改造现有体系 三 对普通过失案件进行妥当解释 四 对业务过失案件予以慎重认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然人污染环境罪的客观归责 第一节 污染环境罪客观归责的理论困境 一 疫学因果关系论的内容及其缺陷 二 间接反证法的内容及缺陷 三 客观归责论的借鉴及其引入 第二节 自然人污染环境罪客观归责的司法现状 一 归责端口前移 二 归责客体扩张 三 归责过程简化 四 中间结论 第三节 自然人污染环境罪客观归责的未来展望 一 路径选择 二 借鉴方法 三 完善措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位污染环境罪的客观归责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单一模式论与复合模式论 一 单一模式论 二 复合模式论 第三节 主观推定与客观归责 一 主观推定 二 客观归责 第四节 “关联性要件说”之提倡 一 关联性内涵新解 二 统合性的解释力 三 清晰的论证逻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污染环境罪的客观归责与量刑规范化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样本 三 研究方法 第二节 污染环境罪的客观归责与量刑原则的重构 一 谦抑量刑原则 二 刑责相适应原则 三 环境修复量刑从宽原则 第三节 污染环境罪的客观归责与量刑步骤的调整 一 量刑基准的基本原理 二 “量刑阶段限制论”之提倡 第四节 污染环境罪的客观归责与量刑情节的评价 一 行为不法情节 二 结果不法情节 第五节 污染环境罪的客观归责与量刑均衡的实现 一 污染环境罪的量刑均衡应是相对的、消极的和规范的均衡 二 污染环境罪的量刑活动应以罪行轻重的判断作为起点和重点 三 污染环境罪的量刑责任应当形成轻重有序的梯度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