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眼生万物:看见看不见的“视”界

眼生万物:看见看不见的“视”界

  • 字数: 115
  • 出版社: 北京联合
  • 作者: [英]史蒂夫·帕克
  • 商品条码: 9787559637284
  • 版次: 1
  • 页数: 18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5.43亿年前,地球上的动物门类只有6种。大约2000万年后,动物门类便猛增至38种。为何短时间内会完成如此戏剧性的演变?通过眼睛的演化,我们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从只能感知明暗的变化,到复杂的眼结构足以呈现清晰影像和色彩斑斓的世界,眼“生”万物,视觉的突飞猛进催生出动物精湛的色彩运用:伪装大师变色龙;靓丽又危险的珊瑚蛇;为繁衍而争奇斗艳的极乐鸟……大自然色彩斑斓,动物间却又形色各异。什么动物的单只眼球可独立转动?全色盲动物如何看待世界?在授粉者眼中,向日葵会用颜色标出花粉所在?我们之所以喟叹自然界的诸多奇观,皆因人类“看见”又“看不见”其他动物们多样视觉呈现出的万千世界。 本书收录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HM)丰富馆藏标本,讲解视觉如何形成、色彩在自然中如何应用的同时,也引领读者见证眼睛演化引发的生命剧变。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英]史蒂夫?帕克(Steve Parker),自然、生物、技术和科普领域作家、编辑、顾问,伦敦动物学会高级科研员,曾担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览科学家。毕业于威尔士班戈大学(University of Wales, Bangor),获动物学一等学士学位。撰写过300多部书,目前和家人居住在萨福克郡。 译者简介 刘昱,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曾任数场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出版有十余部译作。 审订者简介 高源,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全国科普使者,北京市十佳讲解员。主要从事展厅讲解、科普活动策划实施及科学传播的研究工作。曾荣获“自然资源部五四青年奖章”“北京榜样”等荣誉称号。曾编著《简说古生物学》《博物馆里的中国倾听地球的秘密》,发表学术论文及科普文章50多篇。
目录
引言 第1章 光的初见 视觉的演化 动物起源 基础而复杂的眼睛 演化过程 演化阶段 现存实例 演化大爆炸 基因控制 结构单元 眼之繁多 全见三叶虫 色彩驾到 第2章 动物的眼 不同生物的视觉 主要的眼部结构 “相机式”眼如何工作 视网膜 两眼更佳 感光细胞 有多少种色彩 不可见光 紫外线视觉 哺乳动物的眼 更多脊椎动物的眼 “第三只眼” 复眼 复眼如何工作 并列与重叠 更多节肢动物的眼 软体动物的眼 蠕虫的眼 第3章 斑斓色彩的缘起 自然界诞生的色彩 色彩的基本原理 结构色 色素色 卟啉和胆色素 ·类胡萝卜素 ·黑色素 ·黄酮类化合物与花色素苷 习得的色彩 色彩的形成 色彩变化 色彩的持久性 解读过去的色彩 第4章 感知与欺骗 动物如何利用色彩 警戒色 贝茨氏拟态 藏起来 色彩与食物 色彩与性 色彩与温度 色彩、保护和力量 绿色的世界 第5章 我们的七彩世界 人类的色彩经验与应用 大自然的色彩 自然第一 比白色还白 视觉与其他感官 未来:光明绚烂 术语表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声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