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近代国字号事物的命运/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近代国字号事物的命运/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 字数: 293
  • 出版社: 上海人民
  • 作者: 编者:桑兵//关晓红|责编:谭宇墨凡
  • 商品条码: 978720816086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25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 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 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 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 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 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 ,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 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 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 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 的主动和主导地位。 在中西文化纠葛的背景之下,经历了夷夏之辩到 中体西用的转折,同时受到明治日本的影响刺激,国 人开始重新思考西方冲击下固有文化的价值与走向, 国学、国画、国语、国医、国术(技)、国乐、国服 、国剧、国仪(礼)等一系列国字号概念的产生,以 及围绕这些概念及其相应事物的争议,凸显了世界一 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别样性在那一时期的挣扎与尴尬 ,也预示了文化多样性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简介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
目录
总说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分说: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 第一章 “以变通文字为最先 ——清季社会思潮与切音字运动 第一节 文字与富强 第二节 中西学战与切音字运动 第三节 言文合一的文字观 第四节 文字与进化 第五节 文字的“双轨制”方案 结语 第二章 道器与体用 ——西潮下的清季服饰变革 第一节 清代冠服制度源流 第二节 新军改易西式制服 第三节 西式警察服装的制定 第四节 以中纳西的文学堂冠服 第五节 服饰西化阻碍因素 第六节 军、学界自行易服活动 第七节 社会风尚变化与民众对西式服饰态度 结语 西潮下的清季服饰变革 第三章 复制知识:《国粹学报》的博物图画 第一节 复兴古学:国学保存会博物学知识的传播 第二节 察其形状:绘图者蔡守的田野功夫 第三节 考诸蕃书:蔡守参考的西洋博物学书籍 第四节 自诩能译:蔡守的西书来源与英语能力 第五节 濡染画风:晚清岭南绘画的实用主义与写实主义 第六节 创新技术:神州国光社采用的印刷技术与经营手法 结语 知识体系的裂变 第四章 “国医”:近代中医的转型与再造 第一节 重省中西医汇通史:差异何在 第二节 国医建构之初:国学与国粹形象 第三节 国医转型的关键年代 第四节 形塑科学国医的困境 第五节 国医的国家民族责任 结语 一次失败的“成功”转型 第五章 从权应变的守成者 ——民初云南绅耆的活动与影响 第一节 参与民初政党、议会政治 第二节 地方事务中的要角 第三节 开展学术文化活动 结语 第六章 近代卫生的地方实践 ——广西省卫生行政的仿制与创新(1909—1939) 第一节 清末民初广西卫生行政的肇建与停滞 第二节 新广西卫生行政的突破与受挫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广西卫生区制度的创制与运作 结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