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荀子文献中的名物化现象研究--认知和功能视角

荀子文献中的名物化现象研究--认知和功能视角

  • 字数: 26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俊
  • 商品条码: 97875203565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认知语言学、功能语法及现代句法等相关 理论为分析工具,基于对马建忠等关于先秦字词的语 义、语法特性的研究成果的整理,对先秦文献《荀子 》中句法层面“之”字和“其”字结构中的名物化、 词汇层面“者”字和“所”字结构中的名物化以及无 形式标记的动词(“为”“有”)和形容词(“明” “利”)的名物化等多种情形进行了深”考察,形成 了各类名物化更为真实的深层认识,并就名物化的语 义基础、认知动因及心理机制等认知理据进行了较为 深刻的探讨。结论客观、新颖且可信。
目录
第一章 名物化及其相关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词的概念界定 一 国外关于词的概念 二 国内关于词的概念 三 古汉语中词的界定 第二节 词类的划分 一 他山之石 二 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三 古汉语的词类划分 第三节 名词范畴及其成员 一 两种范畴观及其对词类划分的影响 二 名词范畴及其成员 三 古汉语的名词家族 第四节 名物化的实质 一 名物化的缘起 二 名物化的思辨 三 名物化的实质 四 古汉语中的名物化 第二章 本书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理论视角 一 非范畴化 二 词汇化和语法化 三 连续统 四 本体隐喻和概念转喻 第二节 本书研究的目标、任务、路线和方法 一 研究目标和任务 二 研究路线和方法 第三章 “之”字结构中的名物化 第一节 “之”字用法概况 一 马建忠的观点 二 其他学者的观点 三 本书的观点 第二节 “主之谓”结构中的名物化 一 “之”字的“取消句子独立性”功能 二 “之”字功能争鸣 三 陈国华(2009)的“名词性非定式谓词短语”观 四 “主+之+谓”结构的功能考察 五 “之”字性质再讨论 六 小结 第三节 其他“之”字结构中的名物化 一 “之”字标记的定中结构 二 “之”字标记的受事前置结构 三 “之”字标记的状中结构 四 “之”字标记的定语后置结构 五 “之”作指示代词 六 小结 第四章 “其”字结构中的名物化 第一节 “其”字用法概况 一 马建忠的观点 二 其他学者的观点 三 本书的观点 第二节 《荀子》中“其”字用法考察 一 《荀子》中“其”字用法统计 二 《荀子》中“其”字用法考释 第三节 《荀子》“其”字结构中的名物化 一 “其”作人称代词 二 “其”作物主代词 三 “其”作指示代词 四 “其”字其他结构 五 小结 第五章 “者”字结构中的名物化 第一节 “者”字用法概况 一 马建忠的观点 二 其他学者的观点 三 小结 第二节 《荀子》中“者”字用法考察 一 先秦“者”字用法再分类 二 《荀子》中“者”字用法统计 三 《荀子》中“者”字用法考释 第三节 《荀子》“者”字结构中的名物化 一 “VP+者t”结构 二 “VP+者s”结构 三 “者”字存格结构 四 “者”字组合结构 五 小结 第六章 “所”字结构中的名物化 第一节 “所”字用法概况 一 马建忠的观点 二 其他学者的观点 三 本书的观点 第二节 《荀子》中“所”字用法考察 一 《荀子》中“所”字用法统计 二 《荀子》中“所”字用法考释 第三节 《荀子》“所”字结构中的名物化 一 “所”字语义发展及其句法功能 二 “所”字结构中的名物化 三 小结 第七章 零标记名词化 第一节 零标记动词名词化 一 “为”的名物化(687例) 二 “有”的名物化 三 小结 第二节 零标记形容词名词化 一 “明”的名词化 二 “利”的名词化 三 小结 第三节 名词化的认知理据 一 名词化的形式表征 二 名词化的语义基础 三 名词化的动因和机制 附录 表一 《荀子》前24篇中的“之”字用法统计 表二 《荀子》前24篇中的“其”字用法统计 表三 《荀子》前24篇中的“者”字用法统计 表四 《荀子》前24篇中的“所”字用法统计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