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17辑劳思光哲学)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17辑劳思光哲学)

  • 字数: 173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编者:郑宗义|责编:徐卓聪
  • 商品条码: 97875325941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6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辑共收论文七篇。四篇主题论文都是围绕劳思 光展开的。李明辉以“穷智见德”来概括劳思光的思 想,并追溯了此说在康德思想中的渊源。沈享民的文 章商榷了劳思光对戴震哲学的批评。郭朝顺的文章从 澄清佛教缘起法的涵义,来响应劳思光对佛教的批评 。这三篇文章都聚焦于劳思光的哲学思想。王隆升的 文章则分析了劳思光的诗作。本辑专论收有两文。东 方朔的文章分析了《荀子》“有治人,无治法”一语 所蕴含的思想。陈立胜的文章试图展现潘平格对宋明 理学工夫论建构的一面。新叶林收有张星一文,探究 了儒学的接引智慧。
目录
主题论文:劳思光哲学 “穷智见德”——劳思光先生的思想纲领 李明辉 劳思光批判戴震哲学之重估 沈享民 从“缘起法”的哲学思维回应劳思光先生对佛教的评判 郭朝顺 清透与孤寒的双重况味——从“劳思光文学”的讨论出发,论韦斋诗的生命印记 王隆升 专论 “有治人”与“无治法”——荀子论权威与秩序的实现 东方朔 “无工夫之工夫”:潘平格出场的历史意义 陈立胜 新叶林 儒学的接引智慧 张 星 编后语 劳思光哲学 郑宗义 稿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