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国教育督导研究/中国近代教育管理研究系列

民国教育督导研究/中国近代教育管理研究系列

  • 字数: 355
  • 出版社: 上海教育
  • 作者: 吴长宏|责编:廖承琳//钟紫菱|总主编:张新平
  • 商品条码: 97875444679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1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国教育督导研究》是“中国近代教育管理 研究系列”之一。本书的撰写有两条线:一是论述 ,主要呈现民国及当代学者从不同视角、立场对民 国教育督导的发生背景、发展路径、发挥的作用等 方面的考察、认识和评价;二是实践,侧重对民国 教育督导规程、条例、细则、办法等法规文本及其 实施过程等史料的收集整理,力求真实、全面地反 映民国教育督导的原貌,并结合史料尽可能厘清问 题的来龙去脉。本书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 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 划2016年度国家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 设研究”(课题批准号:AHA160006)的阶段性研 究成果。
作者简介
吴长宏,教育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教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育督导、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参与国家重点课题及部级规划课题各一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两项;主持南京市“十三五”规划个人课题一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项。参编教材教辅资料三部,主译论文两篇。在《教育文摘周报》《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与管理》《山西师范大学学报》《中小学教材教学》《江苏教育》《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高考》等报刊发表论文、教学随笔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 研究意义与思路 )3 (一) 研究意义)3 (二) 研究思路)9 二、 相关概念释义)11 (一) 民国)11 (二) 教育督导)12 (三) 视察与指导)20 (四) 教育督导与教育视导)20 三、 研究述评与本书框架)21 (一) 教育视导论著)21 (二) 相关论著)34 (三) 本书框架)45 第二章传承与变革)47 一、 清末视学制度简述)49 (一) 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49 (二) 近代新教育制度的建立)51 (三) 《视学官章程》与学部视学)53 (四) 地方视学)56 (五) 清末视学制度的特点及影响)58 二、 民初视学制度变革)61 (一) 民初对清末视学制度的沿袭)61 (二) 民初对清末视学制度的变革)63 三、 民初视学制度创立的背景)65 (一) 民初教育改革的失败)65 (二) 民初教育行政的需要)66 (三) 民初的政治需要和社会需要)67 第三章教育行政与督导机构)71 一、 的沿革及中央视学机构)74 (一) 取代学部: 视学机构从置员到设署)74 (二) 从教育行政委员会到大学院: “督学”名存,机构暂废)79 (三) 的恢复及其督导机构)84 二、 省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视学机构)89 (一) 从纷乱走向统一的省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视学机构)90 (二) 大学区及其督导机构)97 (三) 恢复教育厅之后的省督导机构)101 三、 县教育行政组织及其督导机构)105 (一) 劝学所沿革与视学设置)106 (二) 教育局轮回与视学机构)111 第四章 教育政策与督学资格)119 一、 督学任职资格述略)122 (一) 督学任职资格)122 (二) 省督学任职资格)126 (三) 县督学任职资格)129 二、 督学任职资格变化路径及表现)132 (一) 资历: 注重督学求学、治学经历与教育工作经验)133 (二) 名称: 改视学为督学)139 (三) 观念: 淡化视察检查,提倡辅助指导)141 (四) 言行: 从官样批评到示范帮助)143 三、 督学任职资格变化原因)145 (一) 从重视察到兼指导的法定职责使然)145 (二) 社会对督学专业知识的期待)146 (三) 国内外教育督导理论的影响)148 (四) 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156 (五) 民国中后期教育政策的转向)160 第五章监督考核与督导队伍管理)169 一、 历史背景考察 )174 (一) 基于权力制衡和法治思想的民初教育督察理论)174 (二) 法律规程与督学权力)177 (三) 督学职业道德修养与社会期待的反差)181 二、 惩戒考绩与督学管理)186 (一) 文官惩戒制度)186 (二) 公务员考绩制度)187 (三) 伦理约束)188 三、 视学规程与督学管理)189 (一) 禁需索: 定薪酬,规范吃住行)189 (二) 防滥权: 划定视察范围)193 (三) 杜流弊: 多种督导形式并举)196 四、 专业化与督学管理)197 (一) 提高督导人员专业水平)198 (二) 召开教育督导会议)203 (三) 考核督学工作实绩)206 第六章计划标准与督导过程)213 一、 督导前准备)215 (一) 召开行前会议)216 (二) 确定视导时间和内容)219 (三) 编制视导计划)222 (四) 订定视导标准)225 二、 督导中的问题及改进)229 (一) 评价方法从主观渐趋客观)229 (二) 视导方式从单一到多元)233 (三) 视导方法从虚到实)235 (四) 视导性质从重督查转向重辅导)238 (五) 视导目的从奖惩教师转向策进教育)240 三、 督导后的报告与反馈)243 (一) 视学规程与督导报告制度)243 (二) 督导报告的种类与内容)246 (三) 督导报告的真实性与客观性)248 第七章民国教育督导述评)251 一、 民国教育督导制度述评)252 (一) 视学制度与民初教育新气象)252 (二) 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不足)259 (三) 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263 二、 民国教育督导研究述评)273 (一) 研究内容)273 (二) 研究视角)279 (三) 研究重点)282 三、 民国教育督导研究展望)283 (一) 教育督导研究现状)284 (二) 民国教育督导研究未来的方向)298 (三) 历史的观照与启示: 教育督导走向何处)302 后记)3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