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鉴古融今推陈出新--昆剧景阳钟创作评论集

鉴古融今推陈出新--昆剧景阳钟创作评论集

  • 字数: 287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编者:龚和德//谷好好
  • 商品条码: 97875325925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昆剧《景阳钟》是上海昆剧团历经三年悉心创作 、改编,为剧团“昆三”、“昆四”为主的一代青年 演员量身定制的新创剧目。该剧以史为鉴,重新塑造 了昆剧历史上的“崇祯帝”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增 添了对人物的批判,提升了审美意蕴。 本书汇集戏剧界的评论和研讨内容,收录台前幕 后工作人员的创作心得,包括编剧、导演、主演、艺 术指导、音乐、舞美等。从学术评论到创作表演心得 ,全面展示了一个新剧目诞生的艰苦过程。
作者简介
龚和德,1931年生,江苏启东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顾问。
目录
序/谷好好 中国戏曲学会颁奖词 主创篇 景阳钟声 回荡心底——昆剧《景阳钟》创作谈/周长赋 昆剧《景阳钟变》的综合艺术定位/谢平安 老戏新探——昆剧《景阳钟》创作心得/沈矿 再接再厉,更上层楼/蔡正仁 草长莺飞二月天——台前幕后《景阳钟》,我看见的“昆三班”/张静娴 铿锵水磨 古曲新意——谈《景阳钟》的唱腔设计/顾兆琳 共 勉/李樑 回归传统锣鼓样式的创新——《景阳钟》打击乐设计理念/高均 有章才不乱——谈《景阳钟》的舞台美术设计/刘福升 简洁的色彩 精确的亮度——《景阳钟》的灯光设计/周正平 谈《景阳钟》灯光设计的个人感受/李冰春 杜鹃啼血,重塑悲情崇祯——《景阳钟》服装设计随笔/戴修玲 色彩变化与人物表达——《景阳钟》服装设计心得/徐洪青 武戏的点睛作用——我在《景阳钟》中的技导作用/赵磊 景阳动情魄 幽兰吐新芳/钱寅 我演崇祯/黎安 一抹温柔释周后/余彬 不仅坏,更是蠢——说说“周奎”/吴双 昆曲是高雅的,昆剧是雅俗共赏的——友人与我关于《景阳钟》的对答/季云峰 我演王承恩/缪斌 研讨篇 “招魂”“去国”两关情——从《铁冠图》到《景阳钟》的“脱胎换骨”/王馗 昆剧《景阳钟》:“不换形”的“移步”/徐晓钟 昆剧《景阳钟》,在传承中创造/季国平 历史的拐点 凄凉的钟声——由昆剧《景阳钟》谈崇祯皇帝/薛若琳 为有源头活水来——“三谢”之献/马博敏 整理改编传统戏:从政治到文化——谈昆剧《景阳钟》/王评章 昆剧《景阳钟》的历史观与精神意蕴——以崇祯帝形象之塑造为中心/郑传寅 崇祯之死的悲剧蕴涵——看上海昆剧团演出的《景阳钟》/安葵 新编昆剧《景阳钟》的时代超越与情感趋向/王蕴明 割不断的炎黄血缘,理不清的华夏文脉/曲润海 用昆剧精彩讲述独特的人物命运历程——昆剧《景阳钟》观感/崔伟 钟声警人——上海昆剧团《景阳钟》观后/叶长海 美哉,上昆青年才俊们/徐培成 江山代有才人出/罗怀臻 末代皇帝的悲剧——昆剧《景阳钟》观后/周育德 探寻民族前行的历史足迹——昆剧《景阳钟》继承传统的启示与意义/何玉人 剑走偏锋,得失两宜——昆剧《景阳钟》改编刍议/刘祯 景阳钟声震剧坛/戴平 契合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审美表达——昆剧《景阳钟》审美价值取向蠡测/万素 从《铁冠图》到《景阳钟》——戏曲流传与时代变迁的个案探讨/龚和德 评论篇 戏曲新编变与不变——从《景阳钟变》试演谈起/元味 看昆剧《景阳钟变》随想/江巨荣 一次传承中的谨慎尝新——观新编历史昆剧《景阳钟变》/叶骅 审慎地面对“两重历史”——从昆剧《景阳钟》看历史题材古典戏曲文本的当代创编/胡晓军 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新编历史剧《景阳钟》观后感/姚旭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