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校学生工作的社会工作参与(一个基于多所高校的经验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的社会工作参与(一个基于多所高校的经验研究)

  • 字数: 294
  • 出版社: 中央编译
  • 作者: 张微
  • 商品条码: 97875117373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以实证资料为基础,揭示高校学生工作 面临的诸多方面现实困境,并在学理层面阐析了社会 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两者存在着耦合性与弥补性统一 的内在关联性。进而,基于对多所高校社会工作参与 高校学生工作行动实践的实证研究,呈现了社会工作 参与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中的显功能、潜功能及其背后 的内在逻辑。显功能主要包括大学生成长发展指导的 有效提供、弱势大学生的全面关注与帮扶、学生组织 内源性的建设与引导等方面。而潜功能则显现在促进 “全员育人”的操作化、学生管理三级预防体系的建 构和高校学生工作者核心素质的优化等方面。接着, 本书通过对影响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微观、中 观和宏观因素的分析,借助模式划分类型变量,尝试 提出了原发融入附着型、内驱诱导协助型和外驱嵌入 合作型三种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模式。 并基于特征分析变量对每种模式的特征予以了明晰,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适用范围与结构生长探讨了实 践模式建构的适用性意义。
作者简介
张微,男,1983年生,福建浦城人,法学博士,湖北工程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社会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等领域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项目数项,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l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综述 (二)本书创新之处 三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概念界定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的选取 第二章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主体的困顿 (一)学生工作价值理念的异化 (二)学生工作内容偏离、泛化与悬浮 (三)学生工作者的职业化与专业性困境 二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客体的倒逼压力 (一)常规工作路径实效性下降 (二)传统组织形式的整合度下降 (三)学生与学生工作者的关系疏远 三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环境挑战 (一)社会转型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二)信息化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三)高等教育改革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第三章 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及内在关联 一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一)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沿革 (二)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 二 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一)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 三 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在关联性 (一)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的耦合性 (二)社会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弥补性 第四章 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的显功能 一 成长发展指导的有效提供 (一)助人自助:社会工作参与大学生成长发展指导的价值基础 (二)社会工作参与提供各种成长发展指导的行动实践 (三)理念耦合与方法专业:社会工作促进成长发展指导的内在逻辑 二 弱势大学生的全面关注与帮扶 (一)对弱势大学生关注与帮扶的全面性: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 (二)社会工作参与弱势大学生全面关注与帮扶的行动实践 (三)去标签化、关注情绪、聚焦优势:社会工作促进弱势大学生关注与帮扶的内在逻辑 三 学生组织的内源性建设与引导 (一)自组织化:社会工作参与学生组织建设与引导的行动策略 (二)社会工作参与学生组织建设与引导的行动实践 (三)学生组织的内源性建设:社会工作促进学生组织建设与引导的内在逻辑 第五章 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的潜功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