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新发现海德格尔列维纳斯与中国哲学

重新发现海德格尔列维纳斯与中国哲学

  • 字数: 356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马琳
  • 商品条码: 97873002737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5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扭转以往主要以西方哲学为依据的单线 条导向,在厘清中西方哲学家不同的思想关切与预设 的基础上,揭示出中西哲学精神之契合与歧异,探究 中国哲学资源对西方哲学传统可以提出哪些挑战,进 一步丰富、深化相关的哲学论题,从全球化的视域出 发来重新发现海德格尔、列维纳斯与中国哲学。 本书第一部分“思之险境——全球化境遇中的哲 学危机”确定比较哲学的总体思想语境与运思方向; 第二部分“思出历练——哲学在比较中绽放异彩”包 括对三项论题聚焦式的比较哲学研究;第三部分“思 之前瞻——全球化境遇中哲学的新天地”则是凸现把 比较的思路内蕴化的全球化境遇中的哲学实践,其中 的亮点之一是从章太炎对道家“不齐而齐”的思想的 乘续与发扬出发,彰显中国学人如何借用传统思想资 源来对当前亟须理论重建的多元文化主义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马琳,1987年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先后获得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与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法学学士。1998年获得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任研究员。2008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现任院办刊物《哲学家》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欧陆哲学、中西比较哲学、道家哲学。代表作有:Heidegger on East-West Dialogue:Anticipating the Event(New York\London:Routledge,2008),Fundamentals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cultural Philosophy(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16,co-author),以及Beyond the Trouble Water of Shifei:From Disputation to Walking-Two-Roads in the Zhuangzi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19,co-author)。迄今为止在《欧陆哲学评论》、《英国现象学学会季刊》、《东西哲学季刊》和《学术月刊》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性论文60余篇。担任多种国际期刊评审专家。
目录
关于翻译与体例的说明 致谢 导言 一、海德格尔给我们的启示:回归东方本土语境 二、海德格尔版本的“普遍主义”:兼论国内海德格尔与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 三、从海德格尔到章太炎:本书内容概览 四、海德格尔对《庄子》的征引以及佩采特的记录 第一部分 思之险境——全球化境遇中的哲学危机 第一章 质疑哲学起源于古希腊之说 一、哲学起源于古希腊之说的由来 二、海德格尔对关于哲学希腊特性说的发展 三、哲学起源于古希腊之说是一个谈论因果关系的语言游戏 四、哲学起源于古希腊之说是一个神话 第二章 牟宗三与海德格尔论传统转化以及文化会通问题 一、牟宗三对中西哲学所做的对比 二、牟宗三的自我坎陷说与中国传统之转化 三、海德格尔论哲学与技术之西方性 四、海德格尔的第一启始与另一启始说 五、牟宗三与海德格尔论文化会通问题 六、超越康德式的二元论哲学 第三章 列维纳斯的蕴义观及其与亚非文明的关系 一、列维纳斯独特的蕴义观 二、列维纳斯论亚非文明与西方文明之关系 三、蕴义是翻译非西方文化之必要媒介 第四章 海德格尔论科学与技术之“同一”的思想 一、逆转科学与技术的衍生次序 二、《田问路对话》中的三重论辩结构 三、“纪元”的两种含义 四、海德格尔与量子力学之关联 五、科学与技术之逆转的存有史源泉:“同一” 六、追问是思之虔诚 第五章 如何走出集置?亚洲思想传统在海德格尔“另一思想”中的地位 一、现代技术的本质是集置(Ge-stell) 二、集置束是集置的本质 三、对比海德格尔的集置与艾吕尔的技艺(technique) 四、朝向“另一思想”(das andere Denken) 五、集置向东方的全球化扩张 六、东西方合力对抗集置 七、“另一思想”与庄子的无用之说 八、海德格尔与东亚艺术的关联 九、结论 第二部分 思出历练——哲学在比较中绽放异彩 第六章 共为(Mitzutun)抑或共在(Mitsein)?庄子与海德格尔关于他/她人问题的哲思 一、《存有与时间》中两条叙述线索的交织 二、常人(das Man):共在的一种典型模式 三、两种操持形式以及“本真的操心”(eigentliche Sorge) 四、庄子式的回应——共为(Mitzutun) 五、民族是共在的真正形态吗? 第七章 列维纳斯与《道德经》关于“女性/雌性”的思想交汇与分流 一、女性主义哲学家对列维纳斯的批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