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文艺心理学思想史(精)/中国应用心理学思想史研究丛书
字数: 700
出版社: 上海教育
作者: 燕良轼|责编:王蕾//谢冬华|总主编:燕国材
商品条码: 9787544480208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658
出版年份: 2019
印次: 1
定价:
¥1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应用心理学思想史研究丛书”之一。分上、下两篇,上篇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文艺创作与鉴赏的心理思想:文学艺术是民心、民情的晴雨表,文学艺术具有一定的心理治疗的功能,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品味和人生境界;创作的动力来自虚靜的心态、愤懑的宣泄和游戏心理。情感、语言、联想、想象、灵感、才性、学问、言与意、情与理是不可或缺的创作心理要素。设情、酌事、撮辞是文学艺术创作必经的心理阶段,最终目标是自成一家新语。心理距离论、移情作用论、知音论、境界论、心物交融论是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观点。下篇从应用层面阐述了中国人的音乐、绘画、书法、诗歌、戏剧、小说心理思想。总之,此书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文艺心理思想全貌。
作者简介
燕良轼,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文化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编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组入库专家,湖南省重大决策咨询库专家库成员。湖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出版专著6部,主编、参编著作、教材超过25部,发表论文1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点基金、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多项,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文艺心理思想概说1 第一节 艺术与人的心理_3 第二节 文艺的心理功能_7 一、 文艺是民心、民情的晴雨表_7 二、 文艺的心理治疗功能_7 三、 文艺的欲望满足功能_10 本章小结_11 第二章 中国文艺创作的心态与动力论13 第一节 虚静心态:艺术创作与鉴赏的共识_15 第二节 创作: 对愤懑的宣泄_18 第三节 创作: 对性灵的书写_21 第四节 创作: 一种人生的游戏_25 本章小结_29 第三章 中国文艺创作心理要素论31 第一节 情经辞纬说_33 第二节 突破时空界限: 联想与想象_38 一、 联想论_38 二、 想象论_42 第三节 灵感: 可遇不可求_54 一、 陆机的灵感状态论_54 二、 刘勰的灵感情会论_56 三、 金圣叹的灵感机遇论_57 第四节 才性与学问的关系_59 第五节 言与意的关系_62 一、 言不尽意论_63 二、 言尽意论_66 三、 得意忘言论_71 四、 言有尽意无穷论_73 第六节 情与理的关系_75 第七节 创作四要素论_79 一、 气势论_81 二、 识度论_84 三、 情韵论_85 四、 趣味论_86 本章小结_87 第四章 创作心理历程及其他89 第一节 创作必经的心理阶段_91 一、 “设情”——创作开始阶段_91 二、 “酌事”——创作构思阶段_92 三、 “撮辞”——创作表达阶段_102 第二节 艺术创作中的形似与神似_106 第三节 艺术创作中的创造性_117 一、 创作:“意新”“语新”“字句新”_117 二、 创作技巧: 心手相应_119 三、 模仿与艺术创作_119 第四节 创作个性与风格_127 一、 个性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_128 二、 个性与创作风格_131 第五节 结局的“大团圆”情结_138 本章小结_142 第五章 中国文艺鉴赏心理论145 第一节 心理距离论_147 第二节 移情作用论_151 第三节 知音论_155 第四节 境界论_159 第五节 心物交融论_162 本章小结_163 第六章 中国音乐心理思想167 第一节 中国传统音乐的源流与构成_171 一、 中国传统音乐的源流_171 二、 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_176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音乐心理思想_179 一、 《左传》的音乐心理思想_179 二、 《国语》的音乐心理思想_180 三、 《周礼》的音乐心理思想_181 四、 《礼记?乐记》的音乐心理思想_182 五、 孔子及《论语》的音乐心理思想_191 六、 荀子及《乐论》的音乐心理思想_195 七、 《吕氏春秋》的音乐心理思想_200 第三节 秦汉之后的音乐心理思想_209 一、 唐代白居易:“移风俗,莫上于乐”_209 二、 宋代周敦颐: 音乐可以“平天下之情”_210 三、 宋代江少虞:“移风俗,莫上于乐”_210 四、 宋代真德秀:“乐之于人,能变化其气质”_212 五、 元代方回:“琴者,养心修身化民育物之工具”_212 六、 明代庄元臣:“乐治人之性情”_213 七、 明代邱浚:“审吾之乐者,得吾之政”_213 本章小结_214 第七章 中国绘画心理思想217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绘画心理思想萌芽_219 第二节 汉魏六朝时期的绘画心理思想_221 一、 关于绘画的形象思维_221 二、 关于绘画的心理功能_223 三、 绘画创作的立意与创新_225 四、 绘画创作与欣赏的情感共鸣_227 五、 绘画的创作技能与技巧_228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心理思想_230 一、 唐悰的“心灵自悟”与“动笔含真”思想_231 二、 裴孝源的“心存懿迹,默匠仪形”思想_232 三、 窦蒙《画拾遗》中的绘画心理思想_232 四、 李嗣真《画后品》中的绘画心理思想_233 五、 张怀瓘《画断》中的绘画心理思想_234 六、 李白题画诗中的绘画心理思想_235 七、 杜甫题画诗中的绘画心理思想_236 八、 符载《观张员外画松石图》中的绘画心理思想_237 九、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的绘画心理思想_238 十、 《山水诀》和《山水论》中的绘画心理思想_240 十一、 白居易一文一诗中的绘画心理思想_242 十二、 元稹《画松》中的绘画心理思想_243 十三、 张彦远与《历代名画记》_244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绘画心理思想_247 一、 宋代的绘画心理思想_247 二、 元代的绘画心理思想_287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绘画心理思想_298 一、 明代的绘画心理思想_298 二、 清代的绘画心理思想_317 第六节 现当代的绘画心理思想_350 一、 林语堂的绘画心理思想_350 二、 徐悲鸿的绘画心理思想_356 三、 齐白石的绘画心理思想_357 四、 傅抱石的绘画心理思想_359 五、 吴冠中“推翻成见,创造未知”的绘画心理思想_364 本章小结_365 第八章 中国书法心理思想369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书法心理思想萌芽_372 第二节 汉魏六朝时期的书法心理思想_373 一、 两汉时期的书法心理思想_376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心理思想_385 第三节 唐五代时期的书法心理思想_401 一、 虞世南的书法心理论_402 二、 李世民的书法心理论_407 三、 孙过庭的书法创作与欣赏心理_410 四、 欧阳询论形象思维与创作技法_412 五、 李嗣真的“任胸怀”与“有规法”_416 六、 张怀瓘的“天资妙用”说_417 七、 窦臮的自然与忘情_421 八、 韩愈:“外物不胶于心”_422 九、 蔡希综:“意象之奇”与“因奇立度”_423 十、 颜真卿:“令每一平画,皆须纵横有象”_425 十一、 韩方明:“意在笔前,笔居心后”_428 十二、 怀素:“豁然心胸,略无疑滞”_429 十三、 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_432 十四、 李煜:“壮老不同,功用则异”_435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书法心理思想_437 一、 苏轼:“豁然心胸,略无疑滞”_438 二、 郝经:“其书法即其心法也”_439 三、 郑杓的书法心理论_444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书法心理思想_446 一、 孙承泽注重神采劲秀 _446 二、 宋曹从学习角度论书法创作心理_447 三、 傅山:“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_450 四、 冯班:“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_453 五、 姜宸英:“超越古今者,皆由其神明独妙”_455 六、 笪重光对书法运笔着力的论述_455 七、 郑板桥:“骨不可凡,面不足学也”_456 八、 梁巘:“执笔功能十居八”_457 九、 钱泳:“一钩一点皆有义理”_459 十、 朱履贞论书法学习六个要素_460 十一、 包世臣的书法心理思想_463 十二、 周星莲与刘熙载论书法创作动机_465 第六节 近现代书法心理思想拾遗_466 本章小结_467 第九章 中国诗歌心理思想471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诗歌心理思想_474 第二节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心理思想_475 第三节 唐宋时期的诗歌心理思想_476 一、 唐代的诗歌心理思想_476 二、 宋代的诗歌心理思想_483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的诗歌心理思想_489 一、 元明时期的诗歌心理思想_489 二、 明清时期的诗歌心理思想_492 第五节 近现当代的诗歌心理思想_512 一、 近代的诗歌心理思想_512 二、 现当代的诗歌心理思想_519 本章小结_525 第十章 中国戏剧心理思想529 第一节 先秦时期中国戏剧的萌芽_531 第二节 汉唐时期中国戏剧的雏形_532 第三节 宋元时期中国戏曲的成熟_532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的戏剧心理思想_534 一、 元代戏剧家纪君祥《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识_534 二、 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的冲突制造与语言艺术_535 三、 明代学者臧晋叔的戏曲二度创作论_537 四、 明末清初李渔《闲情偶寄》中的戏剧心理思想_538 五、 明末清初李玉的情绪宣泄论_543 六、 清代戏剧家洪升与《长生殿》的悲剧意识_544 第五节 近代的戏剧心理思想_546 一、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的戏剧心理思想_546 二、 梁启超: 戏剧是最能动人感情的艺术_549 第六节 现当代的戏剧心理思想_549 一、 林语堂的戏剧心理思想_549 二、 朱光潜论悲喜剧_551 三、 余秋雨的《戏剧审美心理学》_564 本章小结_597 第十一章 中国小说心理思想601 第一节 先秦小说论的文艺心理思想蕴含_603 一、 庄子的虚实观对后世小说艺术思维的影响_604 二、 《左传》《战国策》《史记》对人物特征化性格的刻画_604 第二节 汉魏六朝小说论的文艺心理思想蕴含_606 一、 班固将小说看成民心、民情的反映_606 二、 《人物志》《世说新语》对人物性格多样性的关注_607 第三节 唐宋传奇的“幻设”与“虚构”_608 第四节 明清小说论的文艺心理思想蕴含_611 一、 明清时期关于小说创作的“抒愤”论_611 二、 明清时期关于小说创作的“心闲”论_613 三、 明清时期关于小说创作虚实问题的探讨_613 四、 明清时期关于小说人物性格刻画的理论与实践_615 第五节 近现代小说论的文艺心理思想蕴含_626 一、 梁启超的“新小说”论及其文艺心理思想_626 二、 鲁迅的白话小说论及其文艺心理思想_628 三、 潘光旦的人格自恋论_635 第六节 当代小说论的文艺心理思想蕴含_637 一、 王蒙关于小说创作“心闲”论与“虚构”论_637 二、 刘再复关于人物刻画的“性格组合论”_639 三、 汪曾祺的“小说应有思想”_640 四、 钱谷融、鲁枢元等的自卑超越论_641 五、 余秋雨的人生历程论与深层心理论_643 本章小结_645 参考文献_648 后记_65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