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之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之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 字数: 25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褚云侠
  • 商品条码: 97875203489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为核 心,旨在将1949年以来的中国小说文本置于与佛教文 化关系的发展脉络中,考察佛教故事原型、基本观念 、话语表达方式对故事本体的塑形及小说精神内涵的 生发;对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体例、时间及空间结构的 创设意义;对特定意象、意境及语言表达方式的生成 与开掘等。通过将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的关系放 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维度中梳理,突破了前人指证性 的研究和作家作品个案研究,深化和拓展了这一尚未 充分展开的研究维度。不仅探索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一部分的佛教文化对中国当代小说美学范式的开辟, 也进一步思考了有关神圣与世俗、文学的终极性关怀 等人类学命题以及中国文学在形而上层面上与世界对 话的可能性。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的研究现状与理论空间 二 对关键词“佛教文化”的一点说明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中国小说与佛教文化关系之历史考察 第一节 传统中国小说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一 古代文学时期:略论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小说萌芽与发展的影响 二 近代文学时期:承前启后时代的中国小说与佛教文化 三 现代文学时期:现代化转型之后的中国小说与佛教文化 第二节 革命叙事中的佛教修辞 一 革命的“类出家”模式 二 寺庙空间的转喻意义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佛教文化在小说中的复归 一 八十年代初期小说中的佛教意识 二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小说与佛教文化关系的深化 第二章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佛教主题话语 第一节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佛经故事原型 一 佛经故事原型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的转换 二 佛经故事原型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叙事功能 第二节 佛教三大核心观念与中国当代小说的精神内涵 一 “三世因果”观与中国当代小说中对死亡的超越 二 “缘起性空”观与中国当代小说中对心灵的救赎意识 三 “众生平等”观与中国当代小说中恩怨的解决方式 第三节 中国当代小说中佛教经文的叙事功能 一 顿现一切相:精神困境的镜像表达 二 明心见性:直抵真实的达摩“谶语 第三章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僧尼形象谱系 第一节 僧尼形象在中国小说中的演变 一 中国小说中的僧尼形象序列源流 二 中国当代小说对僧尼形象序列的继承与变迁 第二节 中国当代小说中僧尼形象的类型与特征 一 出家僧尼:对信仰的守护或瓦解 二 还俗僧尼:佛性在世俗人间的沉与浮 三 亦僧亦俗者:永远的“在路上” 第三节 中国当代小说中僧尼形象塑造的文化因缘 一 政治意识形态对僧尼形象塑造的影响 二 民间文化对僧尼形象塑造的影响 三 信仰诉求对僧尼形象塑造的影响 第四章 佛教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中的时问与空间 第一节 佛教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中的时间观 一 “轮回”时间观对线性时间结构的突破 二 “轮回”时间观对小说叙事结构的启示:以莫言《生死疲劳》为例 三 “轮回”时间观对小说叙事整体性的建构:以格非“江南三部曲”为例 第二节 佛教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中的空间 一 “三界”“六道”对中国当代小说空间维度的拓展 二 “藏地”作为中国当代小说叙事空间的精神向度 三 “寺庙”空间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文化意义 第五章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佛教美学 第一节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佛教文化意象系统 一 钟磬、莲花、镜子等佛教文化意象的象征意义 二 “西藏”:作为一种新生的独特地理意象 第二节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佛教语言与意境 一 禅宗“不离文字”“不立文字”语言观与中国当代小说语言表达方式 二 中国当代小说中“空灵静远”与“安闲平淡”的佛教意境 第六章 作为特殊类别的文学创作:中国当代佛教小说 第一节 佛教小说发展概况 一 “中国佛教小说”:概念的合法性与文体的特殊性 二 中国佛教小说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中国当代佛教小说的兴起 一 浮出地表的中国当代“佛教小说 二 基于《悲悯大地》《学僧》《双手合十》的文本分析 结语 文学的终极性关怀与和世界对话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索引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