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列宁社会主义监督思想及其价值意蕴研究

列宁社会主义监督思想及其价值意蕴研究

  • 字数: 30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李小珊
  • 商品条码: 97875426674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6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列宁社会主义监督思想及其价值意蕴研究是作 者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并结合世界 社会主义监督理论与现实所作出的思考。马克思主 义经典的理论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本书稿不仅阐述 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理论价值,而且指明了研究经 典的现实意义,即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 具体问题提供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综 观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也正是因为能够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 所以不断取得了理论的新发展、实践的新突破。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精 髓,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 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继承 与发展。本书稿上半部分对列宁社会主义监督思想 作出阐述,下半部分就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监督思 想作出阐述。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
目录
绪论 一 简要说明“列宁社会主义监督思想及其价值意蕴研究”的章节安排 二 简要论述“列宁社会主义监督思想及其价值意蕴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对列宁社会主义监督思想主要内涵和历史演进的研究 (二)对列宁社会主义监督思想价值意蕴的研究 三 对列宁社会主义监督思想历史局限性的粗浅认识 第一章 社会主义监督思想的滥觞: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监督学说 一 16—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监督学说 (一)对执掌权力者的产生有着较为完整的程序设计 (二)将监督和监管的重点放在督促生产、均衡分配等民生领域 (三)借助、倚重于法律来开展社会监督 二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监督学说 (一)强调以民权来控制领导者的权力 (二)注重立法,并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开展法律监督 (三)将社会监督的重点放在克服私有制的弊端上 三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监督学说 (一)以群众监督来限制王权,以合格的选举人来保障政权的人民性 (二)以提倡人民权利来监督、限制统治者权力 (三)探索了诸多较为合理的社会监管和经济监督的方式 第二章 社会主义监督思想的理论根基:马克思、恩格斯的监督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监督思想的来源 (一)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监督学说中汲取合理因素 (二)从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学说中吸收有益成分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与国家理论是他们思考监督问题的立论基础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监督思想 (一)党的代表大会行使党内最高监督权 (二)实施党内监督的必要前提是党内一律平等 第三章 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对社会主义监督的初步构想和实践 第四章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关于做好粮食监督工作的思想 第五章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全面实施经济监督和法律监督的思想 第六章 列宁加强行政监督的思想:工农检查院的成立与改组 第七章 列宁加强党内监督的思想:监察委员会的组建与改革 第八章 列宁身后:苏联党和国家监督体制改革的曲折发展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监督思想中国化的历程:基于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监督的理论与实践之视角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