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的自我理解(自我意识主体间责任跨文化谅解)(精)/当代德国哲学前沿丛书

人的自我理解(自我意识主体间责任跨文化谅解)(精)/当代德国哲学前沿丛书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瑞士)爱尔马·霍伦施泰因|总主编:庞学铨|译者:徐献军
  • 商品条码: 978710017026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9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的自我理解》这本书包含了现象学、心理学、精神病理学、语言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的理论与视角,这种多学科的交叉性成为了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作者对胡塞尔的知觉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并指出其得到广泛接受的潜意识动机在于大多数人所坚持的本我中心主义,即将本我及其理智视为认识的可靠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批判了跨文化交往中的人种中心主义,而主张混合文化的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
爱尔马?霍伦施泰因(1937- ),瑞士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哲学心理学、语言哲学与文化哲学。他的学术经历非常丰富,既在德国接受了现象学的训练,又在美国接受了语言学的训练。他既是一个典型的西方人,又十分钟情东方的文化与哲学。1977-1990年,他一直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任哲学教授。除此之外,他还在比利时的胡塞尔档案馆、美国的夏威夷大学、德国的科隆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等机构工作过。2002年,他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哲学教授的任上退休。自2002年退休后,他一直居住在日本的横滨。 译者简介: 徐献军,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心理学系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哲学心理学、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等研究。著有《具身认知论:现象学在认知科学范式转型中的作用》等,出版译著两本,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现象学运动的方向——从纯粹逻辑到人性 第二章 定向的零点——我在知觉空间中的位置 一 传统现象学的论题 二 方法论阐释 三 作为定向中心的主导知觉构造 四 格式塔和意义要素 五 行动空间VS直观空间? 六 躯体图式 七 空间规定的起源和基点 八 结论 九 胡塞尔论题中未经反思的前提 十 结论 第三章 “我”的独特词法——“我”在语言中的地位 一 具有肯定指称的、作为元语言表达的“我” 二 作为可逆关系表达的“我”和“你” 三 作为行事表达的“我” 四 定向的零点 第四章 良知与理性责任 第五章 主体间责任——对伦理辩护原则的现象学辩护 一 共识理论 二 共识理论的现象学基础 三 共识理论的观念化 四 对话的阐释学观念化 第六章 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多文化关系——以联邦德国报刊中对日本的报道为出发点 一 最野蛮的人(Siamo barbarissimi) 二 理智人种学的历史根源 三 十个试验论题 按语:对文化差异的思考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