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对抗到共赢(像顶级谈判专家一样行动)

从对抗到共赢(像顶级谈判专家一样行动)

  • 字数: 97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法)杨杜泽//沈莉娟//王赛//范松璐
  • 商品条码: 978752171038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2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现实生活与工作中,谈判无处不在。有数据显示,每个人平均每5分钟就要面对一次小型决策,而只要存在不同意见,就需要进行谈判。谈判如此重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 定的谈判技能与思维方法体系,以更好地处理分歧,提升生活幸福度,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意义上的谈判者总想尽一 切办法将对方视作对立面,与此不同,《从对抗到共赢》一书所提倡的新型谈判学,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将与对方的讨论视作一种正面的沟通机会,让谈判者和谈判过程具备更大可塑性。 在书中,作者结合古今中外的经典谈判案例,对谈判者类型以及新型谈判学的“四步骤+ 十要素+二十六策略”的思维框架进行了解析,提供了全套的新型谈判思维与策略体系,从而促进谈判者更好地合作,尽可能降低谈判风险,以使利益相关方获得有效激励与动力,助力谈判者提升核心竞争力。 生活中90%的冲突不是因为利益本身,而是因为我们说话沟通的方式。如何通过谈判赢得你想要的,就是这本书想要揭示的秘密。
作者简介
杨杜泽(Dr Yann Duzert) 世界知名谈判专家,法国雷恩商学院教授,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公共冲突与谈判”联合博士后,法国高等师范学校风险、信息和决策科学博士,目前已出版发行20本有关谈判和解决冲突的书籍,与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卡内曼、特维尔斯基联合在16个国家出版发行3部专著。担任索尼、西门子、巴西石油、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中国巴西商务部顾问。 沈莉娟 美国南加州大学Sol Price学院国 际公共政策与管理硕士,法国尼斯大学工商管理博士,执教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曾赴巴西FGV大学访问。华麟国 际教育与语言服务公司首席战略顾问,德国CDB教育顾问,“企业国 际化咨询服务平台”创始人。中非民间商会会员,浙江省江苏商会及基金会监事会成员,中美硅谷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长,浙江国 际会议会展协会会员。 王赛 博士,科特勒咨询(KMG)中国区管理合伙人,清华大学商业模式研究中心增长实验室主任,作为市场增长战略顾问,服务于大量中国企业家和CEO。同时担任海尔集团常年顾问、腾讯AI加速器顾问、中国人保常年顾问,为清华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巴黎第九大学等17家国 内外商学院讲授高管市场战略课程,并担任过60多家企业的咨询顾问。 范松璐 现任上海纽约大学商学教育与研究中心高级顾问,曾任职于专业财经管理媒体、政府部门和商学院。在担任《中欧商业评论》编辑总监期间,用英语独立对话二十余位管理学者并撰写深度访谈文章,在业界与学界形成相当影响力。长期在美国和法国工作、生活,法国埃塞克高等商学院(ESSEC)MBA、复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BA。
目录
推荐序 Part I 你所不知道的新型谈判学 谈判的重大意义:每人每五分钟就可能遇到一次谈判 -王牌对王牌 -政治经济领域中的谈判 -生活中的谈判故事 谈判学的发展现状 谈判的误区:非赢即输 什么是新型谈判学 Part 2 数字经济时代与心理学、生理学推动新型谈判学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谈判 -数字经济的超强渗透力和万物互联的未来 -数字经济对谈判的显著影响 谈判的能量来源:梦想、意义与生理激素 -梦想和意义是影响谈判的精神因素 -生理激素是影响谈判的物质因素 传统谈判心理的新型演变 Part 3 新型谈判者分类 威权型谈判者 控制型谈判者 促进型谈判者 企业家型谈判者 洞察型谈判者 新型谈判者优势分析 不同身份的谈判者 Part 4 新型谈判的四步骤与十要素 新型谈判的四步骤 -谈判准备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将谈判进行到底 新型谈判的十要素 -背景 -利益 -方案 -关系 -权力 -沟通技巧 -遵纪守法 -标准 -妥协 -时间 Part 5 新型谈判的二十六策略 金钱 情感侧击 制造谈判压力 威胁策略 设置一个更高决策者 不露底牌 互惠原则 忠诚信任 蚕食策略 诱导策略 认识文化差异 同理心、爱与关爱 永远不接受第一次报价 田忌赛马 联盟 钳子策略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契合对方的价值观 萨拉米策略 折中策略 鄙视 额外让步 胡萝卜加大棒策略 欲擒故纵 红脸白脸策略 道德 谈判策略补充 -学习外语 -说“不”的艺术 -“少数服从多数”的再思考 -送礼艺术 结 语 后 记 参考资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