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 字数: 28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胡苏珍
  • 商品条码: 97875203440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整体探讨新诗发展中的“戏剧化”论说及诗 艺效应。在考察跨语际影响和耙梳史料的基础上,从 类似“小说诗化”等文类融合层面观照新诗发展中几 个集中阶段的“戏剧化”诗学话语和诗人文本策略, 厘清新月诗派、九叶诗派和20世纪90年代诗歌“戏剧 化”的内涵形态、异域影响和诗学机制等方面的纵向 关联或异同,并在保留性地提出“戏剧化”非诗歌本 体追求的前提下,层析出“戏剧化主体”“冲突性诗 思”“戏剧化场景”三种“化戏剧”诗艺内涵,以优 秀诗人的代表性文本为依据,阐释新诗“戏剧化”写 作在间离或延展主体意识、凝聚矛盾性情思体验、激 活日常语言三个层面的诗性效度。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现状 三 问题逻辑 四 章节观点 第一章 跨语际实践:中西诗学交汇中的“戏剧化”论说 第一节 新诗“戏剧化”论说的中西视域 一 古代诗歌中的戏剧化因子 二 新诗中自觉建构的“戏剧化”论说 三 现代跨语际实践的结果 第二节 近现代本源语中的“戏剧化”诗学 一 “戏剧”与“抒情”话语的此消彼长 二 从“非自我中心”到“戏剧化声音” 三 包含“冲突”“综合”取向的审美原则 第三节 借鉴、误读和内化:“戏剧化”诗学的“理论旅行” 一 抑制感伤之风的“戏剧化”借鉴 二 戏剧主义的诉求:综合矛盾经验 三 适用性考量:信息接受中的放大与误读 四 异域理论的本土化 第二章 新诗戏剧化写作的历时考察 第一节 “体式”建设意识下的戏剧化尝试 一 吸收一切可能:新诗体式建设意识的成形 二 结缘于维多利亚“戏剧化”诗歌 三 对称于表达的需要:新月诗人的“戏剧化”实践 第二节 现代化诉求下的戏剧化写作 一 在场的诱引: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戏剧性” 二 从意境化到冲突化:九叶诗人的现代审美转向 三 事件化抒情和机智修辞 第三节 知识型构变化中的戏剧化诗艺 一 跨文体写作大潮中的戏剧化“综合” 二 “介入”写作的有效性考量 三 和戏剧化交叉的“叙事性” 第三章 自我的隐遁或拓展:戏剧化角色的言说方式 第一节 戏剧化角色与戏剧化声音 一 不是诗人本人的声音——戏剧性独白、对白与旁白(引文) 二 自我的间离、隐藏与丰富 三 并未放逐的抒情 第二节 他即“我”:自我意识的“面具”化呈现 一 自我情感、意识的“面具 二 民间、神秘“面具”的特殊效应 三 “面具”言说人类普遍处境 第三节 “我”非我:突入他者的别一种意识世界 一 戏剧化口吻:“发明”他者的经验和意识 二 探幽虚拟角色“灵”的颤动 三 角色言说对修辞、语吻的丰富 第四章 异质冲突经验或戏剧性修辞 第一节 新诗综合矛盾经验的“繁复”追求 一 现代经验“综合”之必要 二 综合异质经验的个人化方式 三 智性和想象:化合矛盾经验的“白金丝” 第二节 新诗假叙述情境中的对立冲突 一 隐含的冲突:新诗“情境”建构的一种指向 二 可能的尖锐:假叙述中的事境冲突 三 必要的“戏剧化”:日常经验的情境化策略 第三节 言语与结构的反讽:戏剧性诗思的助动器 一 表层喜感与深层悲感的嵌合:反讽在新诗中的生成 二 克制陈述与悖论:新诗不断提升的话语反讽 三 悖论反讽和结构反讽:异质意义的并置 第五章 形式即意味:推动诗思和语言生成的戏剧化场景 第一节 进行时戏剧化场景的虚化与转换 一 “刻刻在眼前发生”的在场性场景 二 虚化戏剧化场景对诗思的建构 三 戏剧化场景转换中的“多声部” 第二节 戏剧化言说中口语的诗化途径 一 口语化、戏剧化、格律化的共震 二 交融于意境的戏剧化口语 三 口语语义的重新编码 结语 价值及限定 附录一 自我的分化:穿行于角色的戏剧化主体——穆旦的戏剧化写作 一 本体自我的分裂:穆旦对布莱克的接通 二 角色化言说与变形的自我 三 拟诗剧:自我与超验角色的交互与冲突 附录二 张枣元诗写作中的戏剧化技艺 一 自我化身或分身带来的奇妙调式 二 作诗意策源地的戏剧性处境 三 变换琳琅的戏剧化人称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