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诗的历史想象

唐诗的历史想象

  • 字数: 21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彦
  • 商品条码: 97875203488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7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历史想象即诗人对历史的诗意想象。唐代诗人成 功运用历史想象的技巧,将历史因素转化为诗意要素 ,形成了唐代历史诗歌的繁荣。本书从接受想象与创 作想象两个层面,勾勒出唐代历史诗歌的艺术特征, 探讨作为历史知识接受主体的唐代诗人,想象历史情 境,理解历史意义,形成理解并解释的历史意识的过 程;探讨作为诗歌创作主体的唐代诗人,把接受并理 解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意识融注于心,将历史材料酝酿 加工,创造出诗歌历史意象的过程。
目录
绪言 一 选题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对象 四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史官文化影响下唐诗中的史鉴意识 第一节 唐代统治者诗中的史鉴意识 一 总结历代兴亡,巩固创业鸿基 二 见盛须得观衰,居安则要思危 第二节 唐代史家诗中的史鉴思想 一 史家的历史题材诗歌概观 二 史家责任:借史讽谏君王 三 历史哲学:探寻天人之际 四 历史经验:从政处世之道 第三节 唐代诗人的史鉴精神 一 见乱思治,总结历史规律 二 咏史明志,寻找生命范式 三 牒谱精神,树立立身之本 第二章 唐人的历史知识谱系与唐诗对历史的想象 第一节 唐人的历史知识谱系 一 史部正史:唐人历史知识来源的主体 二 史部野史:唐人历史想象的启蒙 三 经部典籍:唐人据经探史且据史谈经 四 子部典籍:唐人历史典故的积累 第二节 唐人对正史知识的接受与诗意想象 一 正史之中尤崇“三史” 二 “三史”之中尤尚汉史 第三节 唐人对野史和类书中历史知识的诗意想象 一 唐人对杂史的诗意想象:以唐诗对《吴越春秋》的接受为例 二 唐人对杂传的诗意想象:以唐诗对杂传“老莱子”故事的接受为例 三 唐人对类书的诗意想象:以类书的“老莱子”典故为例 第三章 唐代诗人的历史取向与文化原因 第一节 唐代诗人的汉朝情结及文化原因 一 唐代诗人的汉朝情结 二 “唐承汉统”政治思想的影响 三 祭祀汉代先王贤臣的礼制熏陶 四 唐人对汉朝文化的理性选择 第二节 唐代诗人的三国观及文化背景 一 诗人的君主观:以咏曹操为例 二 诗人的名臣观:以咏诸葛亮为例 三 诗人的正统观:对正史的传承 四 诗人的天人观:三国史论影响 第三节 唐代诗人的六朝兴亡观及文化背景 一 兴亡因素:君主人才、地势王气 二 败亡原因:“近小人”与“务奢靡” 三 兴亡感叹:历史与生命的衰亡同构 第四章 唐诗历史想象的功能、模式与技巧 第一节 唐前诗歌历史想象特征概说 一 先秦两汉:诗歌想象历史的叙事性与颂赞性 二 魏晋南北朝:诗歌想象历史的咏怀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