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荀学探微/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荀学探微/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 字数: 79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唐端正|总主编:梁涛
  • 商品条码: 978730027176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13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矫正后人对荀子天论和性论 之误解。荀子言天道,分本体与现象两部分。本体不 见其事而见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无形,这属 于天职的部分。现象即能生之本体所产生的自然现象 ,有其运行的规律,所谓“天行有常”,故人若应之 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属于人职的部分。荀子 讲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强调人伪比天性更重要。 荀子论性,认为人既有好利疾恶之性,亦有好义欲善 之性。但好利疾恶不等于恶,人一味放纵好利疾恶之 性,以至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贼生而忠信亡,才是恶 。同理,好义欲善不等于善,只有学至全尽、知类明 统、深思熟虑,实际上建构出礼仪法度来,才是善。 荀子批评孟子的性善说是“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 ”,是因为孟子不重视后天人为之伪。因此荀子言性 ,只是本始材朴,无所谓善恶。故与其说荀子是性恶 论者,不如说是善伪论者。
目录
第一章 荀学述要 第二章 荀学价值根源问题的探讨 第三章 荀子善伪论所展示的知识问题 第四章 荀子言“心可以知道”释疑 第五章 荀子思想散论 第六章 检讨儒、法的价值观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